中國金屬學會第十屆第五次理事擴大會議暨第十二次常務理事會議召開
2020年11月13日,中國金屬學會第十屆第五次理事擴大會議暨第十二次常務理事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國金屬學會部分專業分會主任委員、秘書長,地方學會秘書長和辦事機構工作人員列席了會議。會議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在北京的理事、代表、列席代表參加了現場會議,京外理事、代表、列席代表參加了視頻會議。會議由中國金屬學會常務副理事長趙沛主持。
中國金屬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干勇做了總結講話,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專家組成員、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成員、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李平作了題為《創新驅動發展》的特邀報告,國家煙氣多污染物控制技術與裝備工程實驗室主任、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李俊華作了題為《科技創新推動鋼鐵行業綠色發展》的特邀報告。會議通過了中國金屬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新江所作的學會2020年度工作報告以及副秘書長趙晶所作的2020年度財務報告;會議審議通過了有關變更副理事長、常務理事、理事,以及聘任分會主任委員等議案。
王新江作了題為《服務科技創新 助力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工作報告,他從黨建、中國金屬學會治理改革、學術交流、服務黨和政府決策咨詢、服務科技與經濟融合、承接政府轉移職能、人才培養培訓、學會聯合體、科普9個方面重點介紹了中國金屬學會2020年的主要工作和成績,以及中國金屬學會2021年重點工作思路和計劃。
趙晶從中國金屬學會2020年財務工作主要情況、單位會員會費收支情況兩個方面向理事會匯報了中國金屬學會2020年度財務工作。
干勇在講話中對鋼鐵行業當前的形勢進行了分析,指出受投入、投資帶動的影響,當前鋼鐵市場相對景氣,這并非是市場本身的規律,要預防產能增長過快,一旦基本建設和投資額度下降,或政策有變化,勢必會造成產能的嚴重過剩,要做到未雨綢繆。
在談到今后的發展格局時,他強調,第一,在兼并重組的同時要開始探索大數據,云計算、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以及人工智能的可能性,用這種新手段、新技術讓整個產業結構智能化和數字化。第二,鋼鐵行業要抓住智慧城市建設的機會和機遇。第三,要鼓勵企業創新,改革和改善運輸結構。他認為,未來兩年后的市場變化將非常大,最主要是提高品質,降低成本,調整產業結構。產業結構本身有技術性、政策性還有市場引導性,中國金屬學會應抓住這個轉折點,要有應對方式,關鍵是要用科技創新來應對風險。對中國金屬學會未來的發展,他指出,從“十四五”開始,中國金屬學會要做好規劃,要制定出一些新的支撐點,來支撐科技創新戰略的實施,提出行業科技進步的技術路線等。
李平在報告中回顧了我國經濟發展歷程,并與金磚國家從經濟結構、勞動力、資源環境等多方位對比,說明當前我國正面臨經濟從高速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的新形勢。他同時指出,“十四五”期間,我國潛在經濟增長速度將繼續下降,債務風險與金融風險凸顯,對此我們要未雨綢繆,控制好財政收支節奏,著力提高財政支出績效,要實施穩健和審慎的貨幣政策,防止貨幣政策過度寬松,防止政府和企業債務率大幅攀升。
李俊華在報告中詳細講解了我國大氣復合污染防治現狀、國家及地方排放標準發展歷程和鋼鐵行業污染深度減排需求。他指出,雖然科技進步顯著促進了鋼鐵行業綠色發展,主要污染物粉塵、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濃度實現了超低排放,但鋼鐵行業非常規污染物汞、二噁英及揮發性有機物的監測和排放標準仍然不完善。我們應當繼續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推動鋼鐵行業常規和非常規污染物的協同深度治理,踐行“人、鋼鐵、環境和諧共生”的綠色低碳發展之路。
本次會議前還召開了中國金屬學會黨委會,對擬提請理事會審議的工作報告、財務報告及有關議案等進行了審議。同期召開了中國金屬學會第一屆第六次監事會議,監督理事會和常務理事會規范召開。
(轉自中國冶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