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在多重利空政策作用下,6月份外貿總值刷新2008年7月的歷史紀錄,創下歷史新高。
統計顯示,6月份當月我國進出口值2547.7億美元,增長39.2%。其中出口1374億美元,增長43.9%;進口1173.7億美元,增長34.1%。從環比來看,今年6月份進出口較5月份環比增長4.4%;其中出口環比增長4.3%,進口環比增長4.6%。
海關總署統計司司長鄭躍聲稱,外貿總值創新高比預期提前了近1年,“本來預期是在明年5、6月才會出現。”這說明我國經濟和外貿形勢還是很好的。上半年國內企業生產也恢復得很好。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認為,6月出口繼續高增長,不排除由于出口退稅新政使得企業有短期搶出口的沖動;另外,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實現也使得企業加快當期出口。
上半年進口增速超出口。上半年,我國進出口總值13548.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3.1%。其中出口7050.9億美元,增長35.2%;進口6497.9億美元,增長52.7%;貿易順差為553億美元,下降42.5%。
鄭躍聲說,中央政策確定的“內需拉動”對于進口的拉動很大。不論是上半年還是6月份,進口增速都超過出口。這其實是國內經濟恢復和內需拉動的一個直接結果。
據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在我國進口的主要大宗商品中鐵礦砂進口3.1億噸,增長4.1%,進口均價為每噸111.5美元,上漲47%;大豆進口2580萬噸,增長16.8%,進口均價為每噸442.4美元,上漲7.4%。
6月份的歷史新高,也許就是近期的峰值。隨著匯率和出口退稅影響的擴大、歐債危機影響逐步顯現,分析人士普遍認為,自6月以后,出口將開始真正進入“前高后低”軌道。
貨幣信貸增速逐月回落 經濟現減速跡象
央行1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份,新增貸款6034億元,同比少增9270億元。上半年新增貸款規模共計4.63萬億元,同比少增2.74萬億元。6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速降至18.5%,為17個月以來的最低水平,較年初設定的目標17%僅有1.5個百分點;M1降至24.6%,為12個月以來的最低值。
數據顯示,上半年貨幣信貸增長逐月回落態勢明顯,增長規模均較好地實現了年初的調控目標和節奏。
上半年新增貸款約占全年計劃新增7.5萬億元額度的61.73%,略超原定4.5萬億的投放計劃。
從新增信貸的結構看,以住房按揭貸款為主的個人中長期貸款達到1.21萬億元,未現“暴減”。
非金融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上半年共計增加2.9萬億元,中長期貸款約占60%。這說明仍有很大一部分是在為政府融資平臺的項目發放后續貸款。
值得注意的是,非金融企業及其他部門的短期貸款,在6月末出現了較為異常的變化。自3月份以來,企業的短期貸款增量一直不大,6月份卻突然增加了1528億元,而票據融資下降了1128億元。
當前貨幣信貸增速回落,一定程度上緩釋了人們對于經濟過熱的擔憂,同時暴露出經濟增速可能下滑的新苗頭。
今年以來,M1增速下降明顯,幾個月的時間里,M1同比增速即從30%以上回落至目前的24%。專家認為,M1增速的快速回落,體現出企業經營活力在減弱和萎縮。特別是,6月M2\M1之間“倒剪刀差”為6.1,較上月進一步回落,表明經濟活躍度可能有所降低。
M1、M2倒剪刀差收窄 流動性偏多局面暫緩解
在信貸穩步回落的同時,M1、M2的增速回落平穩,流動性較年初有所收縮。央行數據顯示,6月末,M2同比增長18.5%,增幅比上月末低2.5個百分點;M1同比增長24.6%,增幅比上月末低5.3個百分點。除增速分別創下連續多個月以來的新低外,M1、M2的倒剪刀差也縮小至6.1個百分點,為年內最低值。而1月份,該數值曾經接近13個百分點。
興業銀行資深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M2增速下降主要受貸款增速回落及公開市場資金投放變動的影響。他指出,M2的下降有利于預期的達成,但在經濟減速的勢頭下,貨幣供應量下降過快也會對經濟產生一定程度影響。
M1降速更快的原因可能與企業的景氣程度有較大關系。不過,6月份的企業短期新增貸款突然升高,似乎給出了較為矛盾的結論。魯政委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分析認為,企業短期貸款的突然增加與其他多項指標均顯得有些不太一致,可能是受到了月末報表的干擾。
此外,M1、M2倒剪刀差的進一步收窄,說明流動性已較年初有了大規模收縮。外匯占款的表現也對流動性的變化做出了很好的解釋。央行的數據顯示,6月份的新增外匯占款為1171.49億人民幣,在5月份的基礎上下滑了144.14億元。由于外匯占款可以通過貨幣乘數效應,增加貨幣供給,因此外匯占款的下滑也緩解了今年前4個月流動性偏多的局面。
今年前4個月,外匯占款保持高位增長,前4個月的新增外匯占款達到10341.24億人民幣。而前4個月恰恰是流動性最為充裕的時候。5月份,新增外匯占款規模有所放緩,降至1315.64億元,與此同時,隨著央行通過公開市場大力收縮流動性,使得流動性偏多局面在6月份獲得暫時緩解。
國泰君安宏觀分析師王虎認為,隨著央行在6月中旬宣布人民幣匯率波幅加大,未來外匯占款進一步上升的可能性有所增加。也有分析人士認為,匯改后,熱錢可能再度大規模涌入,因此,未來央行在對沖流動性方面仍將任重道遠。(來源:上海證券報)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