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1月份,國內鋼材資源的增長勢頭依然強勁,消費力度卻有所減弱,供大于求形勢更為嚴峻,市場價格,特別是板材價格繼續回落。預計今后一段時期內,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鋼材市場行情還會跌落,其中板材價格有可能出現歷史低位。但是,在旺盛需求和較高成本的支撐下,中國鋼材市場不會出現“價格寒冬”,回到此輪鋼材牛市的起點。對此,不可過于悲觀。
一、資源增長勢頭較為強勁
臨近年末,國內鋼材資源的增長勢頭依然強勁。根據統計測算,2005年11月份,全國鋼材新增資源量為3517萬噸,比上月增長0.4%,比去年同期增長19.5%。1—11月份累計,全國鋼材新增資源量為35939萬噸(含鋼材生產中的重復計算,下同),比去年同期增長16.8%。預計全年鋼材新增資源量逼近4億噸。
2005年1-11月鋼材新增資源情況 單位∶萬噸
|
國內生產 |
同比(%) |
進口 |
同比(%) |
新增資源 |
同比(%) |
當月 |
3305.77 |
19.6 |
211 |
17.9 |
3516.77 |
19.5 |
累計 |
33524.72 |
24.6 |
2414 |
—12.1 |
35938.72 |
16.8 |
新增資源結構中,國內產量高水平增長。據統計,2005年11月份,全國鋼材產量3306萬噸,與上月大體相當,比去年同期增長19.6%,雖然增幅回落,但仍為高水平增長態勢。1—11月累計,全國鋼材產量33525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24.6%。 預計全年鋼材產量達到3.6億噸問題不大。
總量擴張的同時,產品結構繼續優化。一些附加值較高的產品,如鍍層板、涂層板、電工板、無縫管等,11月份產量同比增幅普遍在30%以上,有些還超過50%;而一些低附加值的產品,如各類型鋼、線材等,增幅低于平均增長水平,板管比進一步提高。
鍍層板:2005年11月份,鍍層板產量109.53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97.8%,增長訊猛。1—11月鍍層板累計產量752.07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44.8%。涂層板:2005年11月份,涂層板產量17.88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68%,1-11涂層板累計產量154.44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52.9萬噸。電工鋼板:2005年11月份,電工鋼板產量20.23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34.3%,1-11電工鋼板累計產量217.93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44.7萬噸。熱軋薄板:2005年11月份,熱軋薄板產量21.68萬噸,比去年同期減少23.6%,1-11熱軋薄板累計產量295.44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14.7萬噸。
境外進口又有增加。進入下半年后,中國鋼材進口量不斷增多,增長水平也不斷提高,完全扭轉了上半年進口下降局面,重新成為鋼材的凈進口國。據海關統計,今年11月份,全國進口鋼材211萬噸,比上月增長9.3%,比去年同期增長17.9%;進口鋼坯11萬噸,增長83.3%。1—11月累計,進口鋼材2414萬噸,下降12.1%,;進口鋼坯124萬噸,下降67.1%。預計全年鋼材進口總量達到2600萬噸,鋼坯進口量達到130萬噸。
二、消費力度有所減弱
進入10月份,中國經濟(GDP)增幅估計仍在9%左右,工業增加值增長16.6%。因為天氣轉冷,北方地區室外施工逐步停止,建筑鋼材使用量減少。一些消耗鋼材較多的工業產品產量升降并存。如11月份全國汽車產量56.6萬量,比去年同期增長21.6%;金屬機床產量3.59萬臺,下降2.4%。
國家限制資源性產品出口的政策顯現成效,11月份的鋼材消費結構中,出口量繼續全面大幅下降。據海關統計,2005年11月份,全國鋼材出口量為156萬噸,比去年同期下降18.7%;出口鋼坯39萬噸,下降60.6%。1—11月累計,鋼材出口量1870萬噸,增長65%,但增幅呈現不斷回落態勢。
根據上述幾個方面的測算,2005年11月份全國鋼材消費量(全口徑,含國內產量重復計算和出口,下同)不超過3400萬噸,比上月有所減少。1—11月累計,鋼材消費量在3.4億噸以上,同比增幅超過10%。根據其測算結果,2005年中國全口徑鋼材消費量突破3.5億噸已成定局。
三、市場價格繼續跌落
一方面,新增資源勢頭不減;另一方面,消費力度有所減弱,壓迫市場價格,尤其是板材價格繼續回落。據商務部重要生產資料監測系統和藍格信息公司數據顯示,到今年11月末,全國30個主要城市的6.5MM普通高線平均價格為3070元/噸,比上月上漲了0.6%;25MM螺紋鋼平均價格2963元,下跌0.7%;1MM冷板價格為每噸4115元,下跌17%;20MM中板價格每噸 3008/噸,大跌0.3%;3.0規格熱卷價格每噸為3178元,下跌7%。值得注意的是,線材等建筑用鋼材價格出現了止跌趨穩跡象。
四、鋼材后市展望
進入下半年以來,國內鋼材價格持續下降,特別是進入4季度后,跌落速度加快,呈現全面大幅下跌局面。預計明年1季度或者是上半年,由于產能進一步過剩、不能有計劃限產,以及“買漲不買落”的市場心理因素,鋼材市場行情將繼續走低。其中板材產能過剩狀況更為嚴重,企業競爭更加激烈,價格有可能出現歷史低位。但是,對于今后的行情走勢,也不必過于悲觀。主要受到以下兩大因素的影響,中國鋼材市場不會出現“價格寒冬”,陷入持續多年的低迷行情,具體來說,中國鋼材價格,特別是建筑用鋼材價格,不會回到此輪鋼材牛市的起點。
(一)是需求旺盛。從目前權威部門的預測數據來看,2006年中國“十一五”開局,各項經濟指標均保持較高的增長水平。同時,已經建成投產的巨大產能,也使得調控部門不能過多地擰緊需求閘門。中國傳統工業化階段尚未結束,鋼材消費力度正處于歷史較強階段。2005年中國鋼材全口徑消費量(含國內產量重復計算和出口)已經突破3.5億噸,2006年增幅即使回落到10%,也將超過3.8億噸,這是一個很大的消費量。對于中國乃至世界鋼材價格水平,都會產生強有力的支持。
(二)是差別成本支撐。進入本世紀以來,伴隨著鋼材價格的飆升,鐵礦石、焦炭等爐料價格也不斷揚升,最突出的就是2005年鐵礦石長期合同離岸價格上漲了71.5%。2006年,隨著鋼材價格的回調,部分爐料價格也會跌落。但其回落空間不大,有些成本因素可能還會上漲。無論如何,原材料的價格不會與鋼材價格同步、同程度跌落,前者的下降速度可能明顯低于后者。另外,不同鋼鐵企業的生產成本亦有很大的差別。
鋼鐵產品和原材料價格回落速度的差別,使得鋼材價格的下跌首先遭遇回落速度較慢的總成本水平的攔截,因為鋼材價格不能夠長期低于生產成本。其次,鋼鐵企業不同的生產成本差別,又導致在鋼材價格的下降過程中,一些高成本的劣勢企業次第減產,甚至完全停產,被淘汰出局。這樣一來,鋼材資源的供應量逐步受到抑制,從而實現新的供求平衡,打造出價格反彈的基礎。
由此可見,只要全球經濟不發生大的危機,只要中國鋼材消費不出現絕對量的減少,今后中國的鋼材行情就不可能發生“崩盤”,重新回落到上個世紀98、98年的價格水平。對此,不可過于悲觀。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