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銹鋼屬于鋼鐵行業的高端產品,但所面臨的產能過剩要遠較其他鋼鐵品種為甚。
“目前我國不銹鋼產能約為1500萬噸,但實際產量只有不到900萬噸。”近日在“第三屆不銹鋼產業鏈高峰論壇”上,中國特鋼協會不銹鋼分會顧問李成透露了上述數據,“此外,還有一些地方正在增加產能。”
2009年,我國不銹鋼的產量為880萬噸,占全球產量的39.5%;今年前5個月,不銹鋼產量達到356萬噸,同比增長18%,占全球的比例更是高達50%。
由于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國際市場上不銹鋼需求減弱,總體供大于求,如歐洲的產能為千萬噸,年需求量只有500萬~600萬噸,這為中國產品的出口增加難度,也為貿易摩擦埋下伏筆。
“除了供需不平衡之外,產品結構也不平衡。”江蘇三得利不銹鋼集團董事長蔣正華稱,目前我國約有各類不銹鋼制品企業上萬家,但真正生產高端產品的也不過10家左右。同時,盡管我國是全球不銹鋼生產第一大國,每年仍需要從國外進口100多萬噸高檔次的不銹鋼制品。三得利不銹鋼集團是一家主要生產核電鋼管的企業,目前正借助中廣核進軍核電制造領域。
李成建議,首先,企業不要盲目上馬不銹鋼項目;其次要加速落后產能的淘汰力度,第三,要研制品質高、附加值高的不銹鋼產品,以替代進口產品。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