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期間,示威者破壞了淡水河谷(Vale)旗下位于新喀里多尼亞鎳礦的汽車、設備以及建筑物等,以此抗議該礦對當地河流造成的化學污染。
淡水河谷旗下投資60億美元的位于新喀里多尼亞南部的Goro鎳礦本月稍早關閉,因約有10萬升污水發生泄漏,導致上千條魚死亡,并再度掀起針對該礦區的示威活動。
若以全部產能,預計該礦今年鎳產量將為6萬噸,與之相比,全球總產量約為200萬噸。但近年來這一礦廠受到數次化學泄漏以及暴力示威的困擾。
新喀里多尼亞媒體稱,當地居民與淡水河谷之間的對峙周末期間升級,年輕的示威者不滿于礦區污水泄漏以及當地官員的不作為。媒體視頻顯示有礦區汽車和設施被焚燒的畫面。
淡水河谷發言人Cory McPhee表示:“該鎳礦礦區遭到破壞,但工廠并未受損。我們焚燒了汽車,另外有一棟辦公樓遭到損害,但工廠本身并未受損。”
淡水河谷行政董事Peter Poppinga對媒體表示,破壞所導致的損失估計至少為2000-3000萬美元,其中包括對三分之一卡車車隊造成的嚴重破壞。
Poppinga稱:“我們沒有關閉該鎳礦的計劃。”
目前無法確定示威對該礦造成的損失程度。
鎳礦開采是新喀里多尼亞的支柱產業之一,該地區的鎳礦儲量占全球探明儲量的四分之一。淡水河谷旗下位于該地區的鎳礦是新喀里多尼亞南方省第二大雇主,擁有約3,500名工人和承包商,其中包括大量菲律賓工人。
**生產中斷**
本月稍早污水泄漏事件發生后,新喀里多尼亞南部省份政府要求淡水河谷立即停止該礦運作,并開始依照環境準則對其展開法律追責。
上周剛剛掌權的當地政府表示,其不會取消生產禁令,除非該礦改進安全程序、恢復監管委員會并完成獨立專家報告。
新喀里多尼亞南方省新任主席Philippe Michel周一表示:“顯然,事情發展到現在部分是受當地年輕人的影響,特別是來自南方部落的年輕人,他們拒絕礦廠繼續運作,即便是在加強安全保障措施的情況下。”
全球鎳價本周觸及27個月高點,年初迄今累計攀升約40%,因受印尼礦石出口禁令以及Goro鎳礦關閉提振。印尼礦石出口禁令導致擔心供應短缺的中國和日本的買家爭搶供應。
瑞士聯合銀行(UBS)的礦業分析師Tom Price表示:“淡水河谷在新喀里多尼亞有很多亟需解決的問題。”
Price補充稱,由于市場預期Goro鎳礦今年的產量將僅為1.5-2萬噸,因此價格的任何波動都是受市場人氣所推動的。
LME三個月期鎳周二上漲0.7%,報每噸19,745美元。
Goro鎳礦今年第一季度鎳產量為4,100噸,較去年同期增加41%。淡水河谷是全球最大的鎳生產商,但Goro鎳礦的產量僅占該公司第一季度鎳產量的6%。
該礦采用了高壓酸浸技術處理紅土鎳礦。
莫納什大學(Monash University)環境工程教授Gavin Mudd稱:“Goro的運作方式本身就存在固有風險。”
- [責任編輯:Juan]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