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面臨困境 探尋發展新路
四川省鐵合金工業協會赴芬蘭學習考察鐵合金生產
為學習借鑒先進技術和理念,探尋行業發展新路, 四川省鐵合金工業協會組團一行12人于 6月1日 赴芬蘭學習考察鐵合金生產。
鐵合金產業的生存發展,既是企業自身的需要,更是偏遠民族落后地區繁榮穩定的需要。行業的困難,成為政府的“心病”。面對困境,行業是坐以待斃,還是繼續前行?業界同仁清醒地認識到,行業要生存發展,除了各級政府的關心支持,只有自身努力更新生產經營理念,提高生產技術水平,降低產品成本,淘汰落后設備,做好環境保護,增強市場競爭能力,才能做到“自己救自己”。 芬蘭的鐵合金研發、生產技術居全球領先水平,他們的先進技術已被我國山西等省引進并取得成果 。為此,協會決定組團赴芬蘭學習考察鐵合金先進生產技術,探尋行業發展新路。
在芬蘭,考察團一行對專業研發、生產鐵合金的奧圖泰公司及奧拓昆普公司托尼奧鉻鐵工廠,進行了為期3天的學習考察。分別到公司總部、研發中心及奧拓昆普公司托尼奧鉻鐵工廠,聽取介紹,觀看視頻,交流互動,現場參觀。在赫爾辛基市公司總部,總經理桑塔拉先生介紹了情況:奧圖泰公司來自60多個國家的4855名員工2013年實現營業額19億歐元(即人均336萬元人民幣),如此高科技、高效率、低成本的經營成果令人折服。同時用三維動畫視頻詳細演示了鐵合金生產工藝流程、礦石燒結制球等技術。在波里市研發中心,主任麥客拉先生、首席專家、70歲高齡的黑格爾 · 克魯格斯先生,通過視頻資料和板書演示,介紹了研發中心的情況。參觀了中心實驗室,實驗室116人66名工程師100年來為世界客戶提供了15000份分析報告,成果卓著,輻射世界各地。位于凱米市的芬蘭奧拓昆普公司托尼奧鉻鐵工廠生產線,是參觀、學習、考察的重點。公司經理米格先生介紹了公司概況和工廠生產流水線運行過程。該公司現有鉻鐵冶煉電爐3臺,分別為13.5萬KVA、7.5萬KVA、4萬KVA,年生產鉻鐵53萬噸、冷軋卷120萬噸。考察團對礦石制球工藝、成本、入爐品味、電單耗、回收率、環境保護等問題進行了深入了解。在參觀生產流水線時,從原料→制球→入爐→出鐵→熱運送,直觀展現了全球領先的鐵合金生產流程。在學習考察的每個環節,考察團成員黃明述(團長)、謝明強(工程師)、鐘健(工程師)等的深入提問,都得到了芬方專家們的權威解答。考察團大開眼界,受益匪淺。
通過考察,大家把所看、所聽、所記、所學作了認真總結。一致認為,芬蘭的經驗核心是技術先進、設備先進、工藝先進、產品成本低,市場競爭力強,值得學習、汲取。困境中的四川鐵合金行業今后的路子怎么走?出路在哪里?過剩產能怎樣化解?落后產能還能維持多久?企業轉型升級怎么定位?投資方向何從選取?先進技術成果能否引進為我所用?環保怎么解決?等等問題值得我們認真思考。這次芬蘭取經的成果,將在四川省鐵合金工業協會第三屆三次理事擴大會上專題報告,讓協會大家庭全體會員分享,共同商討如何引進芬蘭先進技術,共謀我省鐵合金行業發展新路。
四川省鐵合金工業協會秘書處
2014年6月22日
- [責任編輯:Yueleilei]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