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川工業園區作為府谷縣煤電化載能四大工業園區之一,自2008年成立以來,圍繞“園區承載、產業集聚、項目循環”發展戰略,已成為府谷縣域產業集聚的新高地。該園區以集約化規劃和布局為核心,逐步形成了以煤炭開采及洗選、煤電、煤化工、載能工業、廢渣綜合利用的煤電化產業群。截至2013年底,園區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89億元,實現稅收6.28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52.92億元。
分層遞進
形成四個工業小區
“我們對園區的主要功能定位是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加大工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以煤炭、電力、煤化工、冶金為支柱產業,以煤電項目為龍頭,促進電力、化工、冶金等工業的發展。”清水川工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莊彥平說,園區在發展過程中,始終堅持高起點、新理念,以此延長產業鏈條,增加產品附加值,同時加快開發新產品,打造品牌,增強市場競爭力。
該園區規劃側重鮮明、特色突出、配套互動,逐步形成了層次遞進、產業互補、協調發展的園區發展新格局。根據總體規劃,該園區劃分為4個工業小區,即煤電一體化項目區、地方企業整合發展區、鋁鎂產業示范區、化工產業項目區,目前4個項目小區均有企業入駐。同時,通過資產重組與兼容并購,組建了五大民營企業集團,包含了府谷縣的重點行業和企業,實現資金、人才和技術的集聚與規模發展。該園區通過引入國有和民營大項目、大集團,使得園區向特色化、專業化發展,大力提高了區域化和集約化水平。
“按照‘關小上大’的要求,集團由原來生產硅鈣的27家小企業通過產能置換共同成立,實行規模化經營,既提高效率、節約成本,又降低排放、減少污染,實現效益的最大化。”府谷縣特種合金有限公司副董事長賈埃榮向記者算了一筆賬:按照集團規劃的10萬噸/年硅鈣生產線計算,現在只需6臺大型硅鈣爐即可完成,相當于過去60臺小硅鈣爐的生產能力。
為了加快四大工業片區建設,吸引眾多優秀企業入駐園區,并為入園企業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務,清水川工業園區積極推進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截至目前,投入園區基礎設施共計約8億元。
針對園區內企業普遍反映電價過高的問題,該園區積極推進電力直供試點工作,全力打造低電價區。目前已初步選取園區內的清水川電廠作為直供電企業,向府谷縣特種合金有限公司等企業直接供電。
循環發展
實現資源高效利用
清水川工業園區按照循環經濟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推行循環化改造和清潔生產,推進企業間廢物交換利用、廢水循環利用、能量梯級利用。
清水川工業園區圍繞產業特點,積極探索項目間、企業間、產業間的循環鏈接,實現企業內小循環、企業間中循環、社會大循環的有機結合,提高資源產出效率和效益。為此,該園區優先發展循環經濟項目,相對集中和優先安排能將上游企業的“廢料”作為下游企業原材料的項目或企業入駐園區,通過副產品、能源和廢棄物相互交換,達到資源的最佳配置和利用。
清水川工業園區依據產業規劃,大力發展電力、化工產品、高附加值載能產品等循環經濟。正在逐步形成煤—電—載能產品、粉煤灰—新型建材、石灰石—電石—聚氯乙烯、白云石—金屬鎂—鎂合金、鋁礬土—氧化鋁—電解鋁—鋁材加工、電石渣、氧化鋁赤泥—礦渣綜合利用水泥廠等高效化產業鏈條。根據循環產業鏈規劃,該園區計劃到“十二五”末,總產值達到297億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240億元,實現稅收28億元。
- [責任編輯:Phillip.Feng]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