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世貿組織裁定中國限制9種原材料出口違反貿易協議。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一裁定將會促使歐美、日本等國繼續在世貿框架下和中國打稀土“官司”,進而要求中國放寬日漸收緊的出口配額。與此同時,中國稀土出口的格局正在悄然改變。隨著生產企業的話語權逐步增強,稀土出口配額權重心向生產企業傾斜已是趨勢。
出口權重心或轉移
近兩年,隨著稀土價格的攀升,出口配額指標總量的減少,企業之間的指標“轉讓費”一度從每噸2000元上漲至每噸20萬元。高額的指標費讓很多有出口需求但沒有出口指標的企業負擔沉重。
對于此次全國會議提及的改變,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一方面是國家的重視,而更重要的是中國的稀土生產企業在世界稀土格局中的話語權越來越重,“這兩年的各種整治政策,包括企業整合、環保新政等,生產企業的意見都要重于貿易型企業。”一位與會者告訴記者,出口權的變化會進一步增強如包鋼稀土一類企業的話語權,原先貿易型企業占據70%配額的現象將不復存在。(69.62,0.00,0.00%)
此前,五礦商會副會長劉貽南曾表示貿易型企業做出口有自己的優勢,稀土出口也需要有分工。而隨著五礦逐步向稀土資源開采和生產領域滲透,原先生產和貿易分開的格局有望合二為一。
配額托市
近兩年來,中國稀土出口配額大幅減少已經是不爭的事實。2010年,中國全年的稀土出口配額總數比2009年減少了近40%,尤其是下半年第二批配額指標比2009年同期減少了近70%。2010年12月28日,商務部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的稀土出口配額總計14446噸,較2010年同期的 16305噸減少11.4%。
下半年的出口配額也將于近期公布,受此影響,本來已經于6月下旬開始企穩的稀土價格又獲得了上漲的動力,從業內人士那里了解到,中國的稀土價格本身就與國際接軌,由于受到配額的限制,出口的稀土實際成交價要比過去高出一倍,因此,在配額問題上,無論是收緊還是放開,都會刺激稀土價格上揚。據稱,在世貿組織裁定下達的當天,主要稀土產品的價格上漲接近10%。
根據商務部和海關總署日前聯合發布的公告,2011年7月1日起,企業一律持商務部配額許可證事務局或駐各地特派員辦事處簽發的稀土出口配額許可證向海關辦理通關手續。環保部也要求稀土礦采選、冶煉分離企業在8月1日前提交環保核查申請。
西方多舉措保稀土
事實上,從2009年開始,由于稀土價格的回升,中國稀土產業持續不斷的深度整合,讓國外稀土需求方失去安全感,除了一方面向中國政府施壓外,美日歐等也在積極尋求稀土供應的多樣化。
公開資料顯示,近15年來中國支撐了全球90%以上的稀土出口量。而據美國地質局的統計,這15年來中國稀土資源已從占全球的43%下降到31%。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