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門市環保局今年開展了“春雷”、“閃電”、“颶風”三大行動,對電鍍行業進行了全面整治。
17家電鍍企業中只有4家達標排放
今年5月,海門市環保局拉開了“春雷”行動的序幕,海門市公安局指派警力參加行動。這次行動瞄準的目標是海門市17家電鍍企業。
參加“春雷”行動的人員分成4組進行突擊檢查,所有執法采樣人員上交了通訊工具,并實施采測分離。檢查人員現場重點檢查電鍍企業污水治理設施運行情況、周邊環境情況和有無偷排情況。對所有的企業采集了集污池、排放口和周邊河水3個樣品,全面判斷企業是否有違法行為。
采樣結果表明,17家電鍍企業中有4家達標排放,12家超標,1家私設暗管。按照新《環境保護法》規定,海門市環保局當即對13家存在偷排、超標排放重金屬污染物等違法行為的企業作出了嚴肅處理,其中,對3家情節較輕的企業發出限期整改通知書,逾期不改正的將實施行政處罰;對8家企業實施行政處罰,并發出責令改正違法行為決定書,復查仍然超標的將實施按日計罰;另外兩家企業因嚴重污染環境被移送公安機關處理。
之后,海門市環保局召開了2015電鍍企業環保專項整治推進會,10多家電鍍企業主當場遞交了整治工作責任狀。海門市江淤電鍍有限公司董事長袁雪平介紹說,公司準備投入300多萬元進行整改,做到車間地面沒有滲漏,廢棄物儲存規范、轉移規范,在分道排污、車間重金屬排放方面做到達標排放,把手工線全部改為自動線。
“閃電”行動關閉機針企業電鍍車間
機針業是海門市的傳統產業,鼎盛時期機針企業共有50多家,后來減到18家。由于歷史原因,機針企業配套的電鍍車間大多存在環保手續不齊全、生產工藝落后、污染防治設施簡陋、對環境影響大等問題。
2013年,海門市環保局開始著手整治機針企業電鍍車間環境問題。經過多輪磋商,最后確定了將機針企業的所有電鍍車間搬遷到三廠工業園區集中生產,確保機針電鍍廢水集中處置、集中排放。
搬遷方案得到了三廠工業園區及申海公司的支持與配合。申海公司騰出800平方米的地方作為機針企業的電鍍車間,新增電力增容設施,配套建設了排污管道、排氣設備,增添了鍍鎳、鍍鉻廢水處理裝置。
2015年5月31日,機針企業電鍍車間集中搬遷簽約儀式在申海科技舉行,中德針業公司作為企業代表與申海公司簽訂了搬遷協議,18家機針企業電鍍車間整合成5條生產線,其中4條鍍鉻線、1條鍍鎳線。
6月,海門市環保局又實施了“閃電”行動,18家機針企業的電鍍車間在環境監察人員的監督下,全部斷電斷水。同時,啟動位于申海工業技術科技有限公司內的電鍍車間,為機針企業提供集中電鍍服務。
歷經近兩年的努力,海門所有機針企業的電鍍車間全面關停,實現了治污升級,每年可減少外排廢水1萬多噸。海門市環境監察大隊大隊長錢向東說,海門市環保局會繼續加強監管,減少環境問題的出現。
“颶風”行動取締電鍍黑窩點
沒有環評手續,利用破舊的廠房或臨時的違章搭建進行非法生產,海門市環境執法人員在歷次的檢查中均發現存在電鍍黑窩點。針對這一問題,海門市環保局聯合公安部門刮起了“颶風”行動,對電鍍黑窩點進行打擊。
執法人員分成3組,分別對包場、常樂、三廠、海門街道等地7家非法電鍍黑窩點進行突擊檢查。在包場一家銅件清洗加工廠,執法人員發現這家工廠還存在污水直排入河的問題。執法人員現場依法對水樣進行取證,對企業負責人作了筆錄,并查封了電源和生產設施。
海門市環境監察大隊大隊長助理吳建平表示,這種電鍍黑窩點必須徹底關停,接下來還將開展進一步排查,如果再發現類似的電鍍黑窩點,一律關停。
海門街道五港村一電鍍黑窩點業主主動拆除了所有的設備。他說,通過環境監督人員的教育,自己認識到不能再像以前一樣污染環境了,不能為了一己之利而忽視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
“颶風”行動中,海門市環保局共查處了7家電鍍黑窩點,將1家重金屬超標3倍以上涉嫌嚴重污染環境的黑窩點人員移送公安機關,對4家未經環保審批的黑窩點實施了關停,有兩家黑窩點主動關停。
- [責任編輯:Juan]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