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兩年前,張寧海投資了100萬元購買昆明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下稱“泛亞”)一款叫“日金寶”的資金受托產品時,他還不知道銦是做什么的。如今他被告知,這100萬元拿不回來了,或許會代之以一堆他從未見過的銦。
但這還不是他能想到的最壞的結果。他更擔憂,這100萬元投資可能什么都換不回來。和他同樣焦慮的泛亞投資人還有很多,他只是22萬人中的一個,他們共有400多億元資金涉及其中。此前,泛亞交易所曾表示可將部分資金轉去其互聯網金融平臺泛融網,同時還有傳言其正在和正威集團進行股權談判。但正威集團對外媒介部門的一位范女士表示,公司從未向外透露過將要重組泛亞的消息,“那很可能是泛亞自己放出來的假消息,跟公司沒有任何關系”。
泛亞兌付危局仍然未破
9月21日下午一點左右,若干名來自全國各地的昆明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下稱泛亞交易所)投資者聚集在中國證監會所在的北京富凱大廈門前,希望通過集體的力量來討得對于上述泛亞兌付危機事件的說法。現場一位投資者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描述,多位投資者代表進入證監會與有關人員進行了溝通,并隨后前往公安部門說明情況,在下午三點多時才離開現場。
來自江蘇常州的投資者李先生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自己從2013年就開始投資泛亞交易所的產品,目前已投資了數百萬元,之所以投資的原因也是看中泛亞不引人懷疑的收益率、正常的銷售、宣傳渠道以及泛亞背后的“政府背景”。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此前所最新獲得的一份泛亞交易所內部文件顯示,泛亞交易所擬向監管部門備案,采取兩項措施,化解目前流動性危機,其中包括退市了結6種交易商品和進行債務重組。不過,這已非泛亞交出的第一次解決方案,此前,泛亞交易所曾表示可將部分資金轉去其互聯網金融平臺泛融網,同時還有傳言其正在和正威集團進行股權談判。
但正威集團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多次否認市場上流傳的其將要接盤重組泛亞的說法。正威集團對外媒介部門的一位范女士表示,公司從未向外透露過將要重組泛亞的消息,“那很可能是泛亞自己放出來的假消息,跟公司沒有任何關系”。
現場多位投資者認為,所謂將資金轉投泛融網,不過是泛亞“玩的一個把戲”,泛亞承諾倘若將錢轉投泛融網,按照三個月、六個月、一年和兩年的檔次分了類,到期可以提取收益,“但誰知道,投錢去泛融網的第一個月的收益就沒拿到”。
撇清關系的不僅是正威集團,9月21日晚間,云南鍺業(002428.SZ)公告稱在2012年10月就已停止向泛亞交易所銷售產品。而2014年4月,董事長包文東應邀出席會議僅僅為祝賀。除此之外,其發言并不存在任何實質意義。
云南鍺業同時還表示,在泛亞交易所向公司購買產品的過程中,購貨方為泛亞交易所本身。公司向泛亞交易所開具了銷售發票,按期收到了其支付的貨款。泛亞交易所向公司購買產品過程中,不存在公司不賣貨的情形。
來自云南昆明的投資者張先生告訴記者,自從泛亞出現兌付危機后,自己與其他投資者一直希望獲得解決,但相關要求尚未得到回應。
記者致電云南金融辦一位處級領導,該領導對此亦表示:“目前金融辦對這事很重視,我們正在積極研究解決方案,但是不是我歸口管的,具體解決方案我也不知道進展到哪里了。”
上述投資者出示的一份材料顯示,在8月3日,投資者曾到云南省金融辦反映泛亞交易所的情況,金融辦對此給出信訪事項不予受理告知書。
據當地金融辦稱,根據《信訪條例》,涉及與企業合同經濟糾紛的訴求應向企業提出或走法律途徑,涉及政府的應向屬地信訪部門提出;同時,據《云南省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工作方案》(云政辦發[2011]256號),昆明市政府負責泛亞有色交易所的日常監督工作。
2010年,泛亞作為昆明市重點招商引資項目由政府批準設立。當年12月27日,昆明市政府印發《昆明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交易市場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并成立由分管金融副市長任組長的監管委員會,對其進行監管。
一位大宗商品交易平臺業內人士表示:“按目前對清算各地交易所最高文件國發〔2011〕38 號、國辦發〔2012〕37號文和商務部3號令,真正的監管只有地方政府,相關法規、辦法都是地方政府制定。在經過清理整頓后目前全國應該還有1000家左右的交易所存在。現在還有很多新成立的都掛著電子商務的名義,也很難清查。”
對于這種清而不完的現象,上述業內人士也表示無奈:“中央要金融安全,地方想經濟發展,而真正的監管又在地方,那當然是擠牙膏,戳一下動一下了。不過,現在上海、深圳等地也有積極的探索,包括引入第三方進行資金托管和清算等辦法。”(數據來源網絡以及21世紀經濟報道整理)
- [責任編輯:tianyawei]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