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煤炭工業科學發展的總體藍圖和行動綱領出爐。
近日,國家發改委網站消息顯示,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發布了《煤炭工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與“十一五”規劃和“十二五”規劃建設大型煤炭基地、建設大型現代化煤礦、培育大型煤炭企業集團作為發展的核心任務不同,此次“十三五”規劃堅持以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明確提出了建設集約、安全、高效、綠色的現代煤炭工業體系。
此次規劃提出的目標為,化解淘汰過剩落后產能8億噸/年左右,通過減量置換和優化布局增加先進產能5億噸/年左右,到2020年,煤炭產量39億噸。
2016年去產能目標已完成
“十二五”時期,煤炭工業產業結構已顯著優化。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全國共淘汰落后煤礦7100處、涉及產能5.5億噸/年,其中關閉煤礦產能3.2億噸,煤炭生產集約化、規模化水平明顯提升,煤炭企業兼并重組加快,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
國家發改委相關數據顯示,在去產能方面,2016年全年煤炭2.5億噸的去產能目標任務已經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一邊是去產能力度加強,一邊是煤炭行業自2016年7月以來,出現了煤炭價格過快上漲、局部地區煤炭供應偏緊的情況。國家能源局煤炭司有關負責人解讀規劃時稱,近期局部地區結構性供應緊張,是火電出力增加、冬儲煤增加、公路治超和鐵路結構調整,以及去產能、控產量、治理違法違規等多種因素疊加的結果。
但該負責人同時指出,在目前市場條件下,煤炭需求沒有大幅度增長,前11個月煤炭消費量同比仍下降了1.6%。而災害嚴重、資源枯竭、技術裝備落后、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不符合煤炭產業政策的煤礦以及30萬噸/年以下落后小煤礦仍大量存在,去產能任務依然艱巨。
未來三至五年,去產能仍將是煤炭行業發展的主流。
大型煤炭企業比重將增加
規劃要求,煤炭生產結構優化,煤礦數量控制在6000處左右,120萬噸/年及以上大型煤礦產量占80%以上,30萬噸/年及以下小型煤礦產量占10%以下。煤炭生產開發進一步向大型煤炭基地集中,大型煤炭基地產量占95%以上。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煤炭企業數量3000家以內,5000萬噸級以上大型企業產量占60%以上。
集成期貨煤炭行業研究員鄧舜認為,這意味著大型煤炭企業的比重將進一步增加,生產機械化、現代化程度也將進一步提高。規劃中提出的多項內容都表明未來煤炭行業要向集約化方向發展。
明確要建立問責考核機制
具體在“十三五”時期加快煤炭結構優化升級上,規劃要求,嚴格控制新增產能,有序退出過剩產能。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規劃提出,建立問責考核機制,督促地方和企業細化實施方案,加快實施進度,引導過剩產能加快退出。韓曉平指出,小煤礦能夠死灰復燃的背后,一般來說有地方政府“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問題。所以,也要加強對地方政府的督查及問責。
2016年底,李克強總理在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時指出,要盡快在全國范圍內對落后產能再進行一次“專項督查”。并且,要更加注重利用大數據、遙感衛星等技術手段,對新建產能進行實時監測,加強監管。此外,提質增效也是“十三五”時期煤炭工業發展的重點。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 [責任編輯:Licaixia]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