鎢精礦超采制約鎢價上行,中長期鎢價將受益于資源整合進程。近期申萬有色對贛州鎢行業協會和主要鎢企進行調研,對鎢行業最新變化以及企業經營狀況進行了深入的交流。目前我國歷年均存在鎢精礦超采現象,超采幅度約為20%-50%。2011年我國鎢精礦產量約13.57萬噸,而開采配額僅為8.7萬噸,大比例超采明顯壓制了鎢價上行。我們預計中長期鎢價中樞將逐步抬升,主要原因在于:首先,鎢作為我國優勢資源以及類稀土品種,未來將持續受益于資源整合進程,主要通過政府提高行業準入門檻(環境保護、安全標準等)、出臺導向性政策(行業龍頭整合相關資源),借助市場化機制形成企業的優勝劣汰,這也正是目前稀土行業采取的行業整合方式。雖然鎢產業政策不如稀土一樣頻繁,但隨著國家對優勢資源保護的日益重視,鎢資源持續整合將是大勢所趨。
短期鎢價有望溫和上行。我們認為目前時點上,鎢價繼續下行的空間已不大,主要原因在于:第一,二季度訂單有所好轉,鎢主要應用于硬質合金領域,廣泛應用于機械加工、冶金、石油鉆井、礦山工具、電子通訊、航天航空、軍工、建筑等領域。隨著全球經濟的探底回升,鎢需求趨于持續好轉。第二,高開采成本有望為鎢價上行提供支撐。目前國內企業鎢精礦開采成本普遍在7萬元/噸以上,而隨著行業整合的持續推進,國內環保與安全標準、人工成本以及資源稅有望持續上升,進而為鎢價提供一定支撐。
鎢深加工產品技術壁壘與附加值極高,國內技術進步有望推動進口替代。國外高端產品銷售價格通常是我國相應產品的數十倍。我國硬質合金刀具市場進口替代空間巨大:2010年我國刀具消費約為160億元,其中硬質合金刀具88億元,占全部刀具消費的55%,且比重趨于持續提升(發達國家硬質合金刀具比重已達70%以上),由于切削刀具對硬度、韌性等有著極高要求,我國受限于制造水平,目前約85%依然依賴進口。放眼全球,目前全球切削刀具市場規模已達120億美元,其中硬質合金刀具約占70%,市場空間巨大。隨著我國硬質合金產品生產技術工藝的持續進步,有望逐漸展開對進口產品的替代,同時產品附加值也有望持續提升。
重申行業整體“看好”評級,重點推薦“廈門鎢業”。考慮到鎢行業有望受益于行業整合的持續推進、短期鎢價有望回穩上行以及深加工產品巨大的進口替代空間,我們給予行業整體“看好”評級。重點推薦廈門鎢業:1)江西九江找探礦項目和福建長汀稀土規劃分別推進公司鎢與稀土資源持續拓展;2)江西九江硬質合金項目有望于2013年建成投產2000噸,本部主要生產整體刀具、銑刀和PCB微鉆等產品,盈利提升空間較大;3000噸磁性材料項目將于今年開始試生產。維持公司12-14年EPS分別為1.45/1.89/2.27元,對應PE31.5/24.2/20.5倍,維持增持評級。同時可關注章源鎢業:1)涂層刀具項目有望于今年9月份投產,為公司業績增長注入活力;2)公司擁有崇義縣轄區東峰、石圳、白溪、碧坑和長流坑五個探礦權,合計面積143.54平方公里,為公司資源持續開拓提供了保障。我們預計公司2012-2014年的EPS分別為:0.81/1.02/1.25元,對應目前動態PE分別為39.3/31.2/25.4倍。(來源:證券之星)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