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6年之前,首鋼將 “走出去”戰略率先實施在產能嚴重不足的馬來西亞,聯合當地企業成立合資公司。然而,這家被當時被稱為首鋼第一個在海外投資建廠的項目開工僅10個月后便長期處于停產狀態。日前,首鋼正式掛牌準備甩掉這一“包袱”。
北京產權交易所信息顯示,東方鋼鐵投資有限公司擬轉讓東鋼集團公司(下稱“東鋼”)40%股權及8.34億元債權,轉讓底價8.6億元。信息中提到,東方鋼鐵投資有限公司母公司為首鋼國際(新加坡)有限公司(Shougang International (Sinapore) PTE. LTD.)。
首鋼官網顯示,首鋼國際為首鋼旗下子公司,分屬六大業務板塊之一的國際業務。上述產權轉讓行為由首鋼董事會會議決議于2017年6月29日通過。
首鋼官網提到,積極貫徹“走出去”戰略,先后在香港收購4家上市公司,在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和奧地利等國成立多家海外企業。目前,首鋼在24個國家和地區設立境外機構62家,境外總資產近1000億元,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跨國經營的大型企業集團。
也就是在“走出去”的背景之下,首鋼與馬來西亞公司協德控股有限公司(Hiap Teck Venture Berhad)合作,在馬來西亞登嘉樓州甘馬挽鎮特魯嘉隆工業園區投資建設綜合鋼廠。最終在2011年正式簽訂馬來西亞綜合鋼廠項目總承包合同,首鋼作為該項目一期工程的項目總包方,收購東鋼40%股權。
首鋼官網曾發文稱,東鋼是首鋼第一個在海外投資建廠項目,涉及到制氧、燒結、煉鐵、煉鋼到軋材等全流程,也是首鋼承攬開發的首例綜合性鋼廠項目。
北京產權交易所披露信息顯示,東鋼項目原本預計分兩期散步建設。一期一步建成年產70萬噸板坯的鋼鐵廠,一期二步達到年產150萬噸板坯的產能,二期工程獨立建設一座年產150-200萬噸鋼材的綜合性鋼廠。
而目前已經完成的則主要為“一期一步工程”。 一期一步工程于2012年7月開始建設,該階段產能為70萬噸/年,東鋼自2014年12月底建設完成進行試生產。但試生產僅維持了10個月,也就是從2015年10月起,東鋼即進入停產狀態。試生產期間產能利用率也非常低,10個月產量共計約30萬噸。
值得一提的是,披露信息還提到,由于東鋼與總包方、總包方與分包方對于已建成工程中部分工程質量、尾工以及由此帶來的工程款項存在意見分歧,截至評估報告日工程尚沒有竣工決算。由于沒有竣工決算,東鋼房產證均沒有辦理。
另外,盡管披露信息強調,東鋼主要資產為在建工程及土地使用權等無形資產,但實際上東鋼已資不抵債。財務指標顯示,2016年,東鋼營業收入為零,凈虧損2.365億元,資產總計20.24億元,總負債20.61億元,所有者權益-3606.39萬元。而截至2017年10月底,營業收入仍舊為零,凈虧損790.26萬元,資產總計10.88億元,負債總計13.77億元,所有者權益-2.887億元。
不過,眼下這家企業仍在指望能“起死回生”。披露信息顯示,根據東鋼提供的《東鋼一期二步工程初步規劃》和董事會決議,東鋼大股東協德公司(占股55%)對東鋼復產建設提出初步規劃。東鋼管理層預計,2018年2月1日將復產,2018年的總產量預計為57.88萬噸,2018年及以后的年產量將維持在66.5萬噸。
至于首鋼此番退出東鋼全部股權,原因尚不清晰。但有業內人士對澎湃新聞表示,“對外產能合作涉及問題比較復雜,但通常會存在投資收益分配、管理方面等方面的分歧,鋼企走出去‘水土不服’的現象也很常見。”
當然,對于首鋼而言,盡早處理類似東鋼這樣的“包袱”也并非壞事。2014年9月出臺的《首鋼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意見》即明確了將首鋼集團“逐步改組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發展定位,明確了“一根扁擔挑兩頭”、重點發展鋼鐵和城市綜合服務商兩大主導產業的發展方向。也就意味著,鋼鐵產業早已非首鋼唯一主業。
西藏喜馬拉雅成礦帶發現超大型鈹-錫-鎢稀有金屬礦床
中國鐵合金網訊:從中國地質調查局獲悉,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地質調查中心科學家在西藏喜馬拉雅成礦帶東段扎西康礦集區南部的錯那洞一帶,識別出大型片麻巖穹隆構造,穹隆內高分異淡色花崗巖具有多期侵入特征,在穹隆邊部發現厚大的矽卡巖型鈹-錫-鎢稀有金屬礦體。通過稀疏地表工程控制,提交新發現鈹-錫-鎢稀有金屬礦產地1處,達超大型規模,揭示出西藏喜馬拉雅成礦帶除鉛鋅、金、銻等礦種外,鈹、錫、鎢等稀有金屬礦產也具有巨大潛力。該發現對重新認識喜馬拉雅成礦帶成礦作用,指導區域找礦具有重要意義。
據介紹,在扎西康礦集區南部錯那洞地區新發現的礦床以鈹為主,共生錫鎢,伴生有Se-Ru-鈮-鉭、鉛鋅-銅、金-銀等有益組分。初步的調查評價與研究成果揭示,錯那洞鈹多金屬礦床屬矽卡巖型,礦體主要產于外接觸帶中矽卡巖或矽卡巖化大理巖中,鈹多金屬礦體呈層狀或似層狀產出,層位穩定,厚度變化均勻,含鈹礦物主要為為硅鈹石、羥硅鈹石,其次為香花石,金屬礦物主要為錫石、白鎢礦,次有黃銅礦、方鉛礦、黃鐵礦等。
我國鈹資源雖較豐富,但大型獨立鈹礦少,資源稟賦較差,主要與鋰、鈮、鉭等礦共伴生,礦床平均品位遠低于其他國家水平。西藏扎西康礦集區南部錯那洞超大型鈹稀有金屬礦床的首次發現,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際意義。一是屬在西藏喜馬拉雅成礦帶新發現的礦種及類型,規模與潛力巨大,揭露出喜馬拉雅成礦帶中新世淡色花崗巖大規模稀有金屬成礦的冰山一角,促進重新認識喜馬拉雅帶成礦帶成礦作用與找礦潛力。二是打開了新的找礦窗口,拓展新的找礦領域與找礦空間,證實喜馬拉雅成礦帶可能成為我國新的鈹-鎢-錫資源富集區,對帶動區域找礦,加快我國西部新的稀有金屬基地建設有重要意義。三是建立西藏整裝勘查區成礦理論
- [責任編輯:Jiang Li Juan ]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