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普遍失信而又追逐財富的人而言,能夠恢復誠信的做法是,以鐵血規則與公民監督明確告訴失信者,失信將永遠失去日后的財富根基。
人們狂熱地追逐財富,在追逐的過程中,財富隨風遠去。
什邡事件之后將近一周,當事公司宏觀股份依然憤憤不平。在7月4號的一份公告上,該公司全文引用了什邡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什邡之窗》登載了《什邡今后不再建設宏達鉬銅項目》的信息,強調宏達股份鉬銅項目是“5.12”特大地震災區產業發展振興的重大支撐性項目,是四川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十二五”重大產業項目。項目按照國家最新標準和最高要求,進行了國家級環境評價,在今年3 月 26日通過了國家環保部的審批。項目對增加財政收入、促進群眾就業、改善民生,具有重大的促進作用。最后公司指出,項目停建,對于公司經營業績產生一定影響。
再沒有多余的話,委屈盡在其中。
沒有足夠的證據對此事件作明確判斷,我們既不能認為民眾維護自身環境權益的行為,是一種非理性的野蠻行為,甚至與清末鄉村士紳驅逐洋人的行為相提并論;我們也不能認為政府在該項目的環評過程中必然造假,雖然有許多案例告訴我們,在重大投資項目面前環評總是形同虛設;我們更不能認為,在此次事件中企業不正當地利用了自身的經濟優勢,以習慣性的官商勾結通過該項目審批。
對任何投資者,中國經濟環境風險極高。在正常的經濟秩序下,如此重大項目首先將通過有關經濟監管部門的審批,而后通過環境保護部門的審批,最后,通過地方議會等程序獲得了當地公眾的認可。
在什邡事件中,各方利益形成一個死結:民眾不相信政府部門的環境承諾,環保部門大多數時候被視作政府的附庸,甚至更壞,是個拿錢尋租的部門;地方政府不相信民眾的大局觀與眼界,“一小撮們”經常為了蠅頭小利而“誤聽誤信”一些“謠言”;環保部門因為只受表面重視一肚子委屈,或者在清貧中被邊緣化,或者加入尋租大部隊。
比這一切更糟糕的是,貌似尊重民意、解決得很好的什邡事件,實際上沒有形成類似事件的共同解決機制。什邡事件是孤立的,筆者很難想像,如果再發生一次什邡事件,各利益群體將拿出什么方案加以解決。
原本廣東的烏坎事件可以衍變成解決類似事件的標竿,公民社會、地方政府與鄉村有威望者,加上基本的選舉體制,保證類似的民間維權案例可以得到公平的處置,由公平的制度作為保障。很可惜,日后一連串的事件與反公民社會的刺耳呼聲,可能讓烏坎事件流為孤立事件,烏坎村民成為孤島中的幸運兒,中國的無數鄉村不會因此成為烏坎村,進入初級公民社會領域。任何孤立事件,都不足以形成足夠的制度積淀與知識累積考古學,形成有效的制度防護體系。
由此帶來經濟上的巨大摩擦與沖擊,有更多的企業被不確定風險擊垮。筆者有近親有沿海富庶省份開設工廠,當地盡是這些有污染的中型企業。他直言不諱地告訴我,環評能不能通過就看給評審的機構多少錢,“只要給足就行”。筆者追問,如果有一天環保真的通不過怎么辦,他顯然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愣了一楞,而后干脆地說:不會的,一定能通過。不是我一家,這里就靠這些企業。他不愿意設想有一天,環評讓幾千萬投資打了水漂。
另一次,我到中原某個農業省份的產糧市,當地在拼命吸引房地產投資和工業投資,照當地官員的說法,農業沒搞頭,一輩子也翻不了身。當地吸引了一家化工廠,還沒有創造稅收,已經把地下水全部污染了,當地人既沒有享受到就業,更沒有享受到財富,還失去了青山綠水。如果情況繼續惡化,當地人將成為生態難民,當然,大多數人只聞得到刺鼻的味道,卻看不到一份公正的完整的報告。而在另一個地區,當地公務員與教師被嚴重警告,如果向外界透露情況當地兒童血鉛含量突然升高的情況,影響招商大局,就會失去公職,立即,馬上。
假設,在互不信任中,事件突然不可收拾,怎么辦?地方官員與企業通常不相信這種情況會發生。基于行政傲慢的直覺毫無道理,發生的概率在增加。
企業的預期會進一步不明確,他們不知道以后的投資方案如何制訂,已經投入的資金該如何處置,今后大型項目投資是否應該讓更上層的官員點頭。以宏達股份的鉬銅項目為例,醞釀一年多,取得四川多個部門批復,據《第一財經日報》從國家環保部查詢資料顯示,2012年2月28日擬批準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中,宏達鉬銅項目工程總投資67.24億元,其中環保投資接近9.7億元。這還不是全部,為了達成“金屬鉬產量將達全球第一,陰極銅產量國內第五”的目標,全球的礦資源采購,國內的各種關節,固定資產投資以及土地購置款,不會在數億美元之下。
看好鉬銅項目的宏達股票投資者受到慘重損失,這家企業業績不佳,就指望著鉬銅項目打翻身仗。從2008年至2010年,宏達股份的凈利潤分別為-5.996億元、1.75億元、-3.48億元,2011年靠轉讓兩家房地產公司股權,實現投資收益7.32億元,扭虧為盈,實現凈利潤5252.74萬元,如果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宏達股份凈利潤為-5.97億元。并不意外,項目下馬,一些投資者大聲叫嚷抱怨。而什邡公民們難得的勝利沒有得到制度的認可。
沒有市場規則,沒有公民社會的制度性監督,中國企業將面對的是更加不確定性的風險,更加可怕的尋租,隨著風險增加,尋租費用也會增加。民眾的抗爭成本也將越來越高,越來越暴力,地方政府官員的從政風險將會大增——這是一個多輸的局面,以前是輸了環境,輸了部分民意,換回了短期的官帽與GDP,現在連后兩者也難保,產能過剩期,投資保GDP的好日子已經過去。
什邡是個信號,也許不會產生重要作用,但可以做個注腳,告知各方中國社會已經到了制度變革、二次市場化改革的十字路口。互不信任到死,是最可悲的結局。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