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啟動“藍天保衛戰強化督查”
從生態環境部獲悉,6月11日開始,“藍天保衛戰強化督查”將啟動,持續到2019年4月28日結束。此次督查范圍是京津冀區域“2+26”城市,汾渭平原11城市和長三角地區4省市。
在6月8日召開的2018年-2019年打贏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督查啟動視頻會上,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表示,要緊緊扭住“四個重點”,即重點防控污染因子是PM2.5,重點區域是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和汾渭平原,重點時段是秋冬季和初春,重點行業和領域是鋼鐵、火電、建材等行業以及“散亂污”企業、散煤、柴油貨車、揚塵治理等領域。
重點督查工業企業環保問題
李干杰表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重中之重是打贏藍天保衛戰,要抓緊出臺實施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作戰計劃。
同時,他表示,優化“四大結構”,就是要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和用地結構。強化“四項支撐”,就是要強化環保執法督察、區域聯防聯控、科技創新和宣傳引導。實現“四個明顯”,就是要進一步明顯降低PM2.5濃度,明顯減少重污染天數,明顯改善大氣環境質量,明顯增強人民的藍天幸福感。
據悉,環境部將對“2+26”城市總體安排200個左右的督查組,汾渭平原11個城市總體安排90個左右的督查組。此次強化督查共動用約1.8萬人(次)。
根據安排,此次督查范圍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省等“2+26”城市。此外,還包括汾渭平原11城市,山西省呂梁、晉中、臨汾、運城市,河南省洛陽、三門峽市,陜西省西安、咸陽等;長三角地區的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
環境部環境監察局負責人對記者表示,當前,重點區域空氣質量繼續改善,但個別地區污染仍然較重。京津冀地區仍然是全國環境空氣質量最差的地區,河北、山西、天津、河南、山東5省(市)優良天氣比例仍不到60%,汾渭平原更是近年來大氣污染不降反升,反彈比較厲害的區域。
“藍天保衛戰強化督查”將主要關注相關地區“散亂污”企業綜合整治情況,工業企業環境問題治理情況,工業爐窯整治情況,清潔取暖及燃煤替代情況,燃煤鍋爐綜合整治情況,運輸結構及方式調整情況,露天礦山綜合整治情況,揚塵綜合治理情況,秸稈禁燒管控情況,錯峰生產落實情況,重污染天氣應急措施落實情況,群眾投訴的突出環境問題辦理情況等。
建立新的長效機制
我國環保督查工作正在不斷深入,且保持不斷加碼的高壓態勢。進入5月份,生態環境部先后啟動了2018年的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專項行動和“清廢行動2018”。
5月7日,生態環境部聯合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啟動2018年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專項行動。4月9日,生態環境部審議通過了《關于聚焦長江經濟帶堅決遏制固體廢物非法轉移和傾倒專項行動方案》,開展了長江經濟帶固體廢物大排查、“清廢行動2018”等專項行動。
李干杰指出,針對重點區域、重點領域、重點問題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強化督查,不是“運動式”“一陣風”,而是新的長效機制,不是要求“一刀切”,而是要精準治污,根本目的是解決環境問題,改善環境質量。
分析認為,隨著環保督查不斷向縱深發展,將推動黑臭水體治理、危廢處理等領域潛在存量需求有效釋放。
- [責任編輯:liuzhengrong]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