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英媒稱,中國企業把生產轉移到東南亞以尋求新的市場,投資數十億美元到計劃中的鋼鐵和煤炭項目。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6月24日報道,根據《金融時報》網站計算,在過去四年間,中國鋼鐵企業已經在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為年產量3200萬噸的新鋼鐵項目提供資金,這相當于東南亞國家聯盟10個成員國2016年40%以上的鋼鐵消費量。
報道稱,隨著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的貿易緊張關系加劇,鋼鐵成為有爭議的商品。美國認為便宜的中國鋼鐵在全球市場泛濫,因而對鋼鐵進口加征關稅。
報道稱,這一點,再加上去年強勁的國內需求,使中國減少了鋼鐵出口量。作為替代方案,中國鋼鐵制造企業轉移現有產能,在海外投資鋼鐵廠,主要是在東南亞,以便在不受關稅威脅的情況下在快速發展的市場里生產和銷售鋼鐵。
東南亞快速增長的收入意味著汽車制造業和建筑業繁榮——這兩個行業都需要大量鋼鐵。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每年消費的鋼鐵超過一半需要進口。
行業媒體卡拉尼什商品公司的亞洲編輯托馬斯·古鐵雷斯說:“中國國內的投資機會正在減少,所以顯然中國企業想要在海外找到更好的機會。”中國企業還投資與鋼鐵有關的行業,例如不銹鋼生產需要的鐵礦石和鎳。
報道稱,在印度尼西亞,青山控股集團出資擴建年產量達150萬噸的低質量鎳冶煉企業。在馬來西亞,河北新武安鋼鐵集團和中冶海外工程有限公司正在一個價值30億美元的新鋼鐵廠旁邊合作建造一個焦煤和水泥工廠。
報道表示,自2016年以來,中國為改革其落后的工業行業并改善環境,已經削減了1.5億噸的鋼鐵產能。在一些情況下,中國企業試圖通過在海外擴張彌補失去的產能。
例如,主產鋼鐵的河北省最大的私營企業建龍集團一直在收購其他省份和海外的產能,以避開河北省嚴格的限制。
但報道援引分析人士的觀點認為,中國鋼鐵企業轉向海外的最主要原因是在快速發展的市場直接生產和銷售鋼鐵,以及避開美國關稅。
(轉自參考消息)
- [責任編輯:王可]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