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按照目前發展態勢測算,2018年硅片、電池、組件環節平均產能利用率有可能下滑至66.5%、57.8%和47.6%。
在中國光伏行業十幾年的發展史中,分布式光伏的新增裝機規模首次超越集中式光伏。
7月26日,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在北京組織召開“光伏行業2018年上半年發展回顧與下半年形勢展望”研討會。
“今年上半年,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1224萬千瓦,同比增長72%,新增規模首次超過集中式光伏,體現了光伏發電未來的發展方向。”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再生能源司新能源處處長熊敏峰在會上介紹稱。
根據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的統計,上半年,光伏發電共新增裝機2430萬千瓦(累計1.545億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電站新增裝機1206萬千瓦(6月新增達到868萬千瓦),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1224萬千瓦。
分布式光伏指的在用戶場地附近建設的光伏發電設施,用戶自發自用、多余電量上網。集中式光伏電站,一般指的是利用荒漠、戈壁等資源條件好的地區,集中建設大型光伏電站,發電直接并入公共電網,接入高壓輸電系統供給遠距離負荷。
“受惠于成本的持續下降和國內配額制預期,光伏電站投資意愿持續增強,即使在‘531’新政的約束下,上半年裝機量依然不遜于去年。”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勃華在會上表示。
上半年,光伏行業各環節都錄得了正向增長。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統計,1-6月,中國多晶硅產量14.3萬噸,同比增加20%以上;硅片產量50GW,同比增長28.2%;電池片產量39GW,同比增長21.9%:組件產量42GW,同比增長20%。
“在光伏裝機已達150GW的新階段上,行業應從重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熊敏峰表示,下一步,能源局將繼續在領跑基地開發、光伏扶貧、平價上網示范、分布式市場化交易等方面發力,推動光伏行業健康發展。
6月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業內稱“531”新政),對控制光伏新建規模、降低補貼強度、資源配置市場化等事項做出了安排,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今年國內光伏電站裝機量需求,尤其是對下半年影響更大。
“531”新政下發后,光伏市場出現動蕩。不少僅聚焦于國內市場的中小型光伏制造企業將面臨停產、乃至破產的窘境。已有多家企業陸續接到客戶暫停訂單通知而宣布停工、削減產能。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按照目前發展態勢測算,2018年硅片、電池、組件環節平均產能利用率有可能下滑至66.5%、57.8%和47.6%,若計算2018年各環節新増產能,并考慮到上半年較高的行業產能利用率,預計下半年行業產能利用率有可能更低.。
對于今年裝機的預期,王勃華認為,以年為時間刻度分析,國內市場依然不小,要繼續對國內市場充滿信心。他預計,2018年新增光伏裝機為35GW或以上。這一數據將較去年新增裝機下降34%。2017年,國內市場新增規模達到53GW,同比增長53.6%。
針對“531”新政后出現的光伏市場震蕩,工信部電子信息司處長王威偉在會上表示,與傳統行業相比,新興行業經歷的波峰波谷屈指可數,光伏行業的從業者心態、政府管理水平都有待提高。
“企業應在順周期和逆周期做好組合拳,在波峰時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在波谷釋放相關技術,帶來新的產出,通過差異化提升企業競爭。”王威偉指出,此前曾告誡過企業不要盲目擴產,行業歡迎新技術、新資本,但不需要低水平和重復進入。
王威偉透露,目前工信部正在收集符合規范條件的相關光伏企業名目,下半年將從規范名單中剔除相對落后光伏企業,“有的企業技術研發投入低,技術水平低,在吃老本。這種就是要被剔除的。”
此外,針對今年4月六部委聯合發布的《智能光伏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王威偉表示,下半年將推動“智能光伏”試點項目工作,為行業提供新案例、新模式。
- [責任編輯:tianyawei]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