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新疆政府工作報告:關注這些與鋼鐵行業有關的信息
一、十四五開局良好
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強有力的保障。2021年新疆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萬億元、增長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560億元、增長8.8%,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18.6億元、增長9.6%,固定資產投資突破8200億元、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84億元、增長17%,進出口總額1569.1億元、增長5.8%,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2%,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主要指標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二、2022年重點工作
2022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左右,進出口總額增長6%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5%左右,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7%左右、8%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保持在3%左右,城鎮新增就業46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糧食總產量不低于1650萬噸,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和大氣、水環境質量完成國家下達的目標任務。
突出抓好10個方面的工作
1、培育壯大優勢產業,加快構建具有新疆特色、惠及各族群眾、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
推動農業提質增效。建設國家優質棉花棉紗基地。深入實施林果業提質增效工程。全面振興農區畜牧業,加強飼草料基地建設。抓好南疆設施蔬菜產業發展三年行動,大力發展戈壁設施農業。加快構建現代種業體系,積極推進“4個百萬畝”制種基地建設。加快農業產業集群、產業園區和產業強鎮建設。
推動工業強基增效和轉型升級。統籌推進優勢產業延鏈、補鏈、拓鏈、強鏈,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加快推動產業集聚、集群發展。以就業為導向,重點發展紡織服裝、農產品加工、電子產品、輕工產品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加快發展食品加工業,積極推進葡萄酒、乳制品、馬產業、民族醫藥等特色產業發展,打造知名品牌,形成產業優勢。穩步發展資源密集型產業。推進“三基地一通道”建設,重點推動天山北坡萬億立方大氣區和中石化庫車2萬噸光伏制氫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積極推進獨山子石化120萬噸乙烷制乙烯、中石化塔河煉化公司100萬噸乙烯等一批重點項目前期工作。推動能源、化學、建材、輕工、電力等傳統產業改進工藝、提質增效,穩步發展石油石化、煤化工、硅基、有色金屬等資源密集型產業。支持克拉瑪依創建國家級資源富集地區轉型創新試驗區,加快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石油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推動石油煉化一體化發展。積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突出抓好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生物技術、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等產業,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實施數字新疆戰略。培育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發揮新疆棉花生產和石油化工、煤化工產業優勢,大力發展紡紗、織布、印染、服裝產業,著力構建棉花、化纖全產業鏈,加快推進國家級棉花棉紗交易中心籌建工作;推動硅基新材料向光伏、硅合金、硅化工、硅電子等下游產業延鏈補鏈。
加快以旅游業為重點的服務業發展。深入實施旅游興疆戰略,加快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做大做強冰雪旅游,加快推進中國(長白山脈—阿爾泰山脈)冰雪經濟高質量發展試驗區建設。叫響“新疆是個好地方”文旅融合品牌,力爭2022年接待游客達到2.5億人次。加快發展商貿物流、電子商務、金融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推動生活性服務業補短板上水平。
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人才強區戰略。深化“四方合作”機制,以烏昌石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為主要承載區,加快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創新驅動發展試驗區建設。推進國家雙創示范基地、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建設。培育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等國家級創新平臺,推進自治區級創新平臺建設。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大力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落實好進一步激發科研人員創新創業積極性的各項改革舉措和激勵政策,全方位培養、引進、使用人才,實施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
2、實施擴大內需戰略,著力擴大投資、促進消費
切實抓好有效投資和項目建設。進一步放寬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等領域限制,打造項目市場化多元化投融資新模式。落實項目建設“十大機制”,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多措并舉保障重點項目資金來源,積極爭取、切實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強化資金、土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充分發揮投資拉動的關鍵作用。加快推進綜合立體交通建設。圍繞“疆內環起來、進出疆快起來”,扎實開展國家首批交通強國建設試點,開工建設伊寧—阿克蘇鐵路、精河—阿拉山口鐵路增建二線以及6個縣的通縣高速(一級)公路等一批重點項目,加快烏魯木齊機場改擴建等續建項目建設,積極推進G3033奎屯—獨山子—庫車公路、皮山機場等項目前期工作。開工建設策勒河昆侖水利樞紐等一批重大控制性水利樞紐和重大水資源配置工程,實施和田河灌區、三屯河灌區等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工程。推動“疆電外送”第三通道、“西氣東輸”四線工程開工建設。建強完善750千伏主干網架,鞏固提升農村電網。依托荒漠戈壁建設大型風電光伏發電基地,加快新能源發電、抽水蓄能、電化學儲能、數字化智能電網項目建設。加快推進通信建設。積極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創新和發展應用,重點實施5G網絡建設、固定寬帶網絡提升、新疆軟件園二期等項目。
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培育一批城市群和區域中心城市,加強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全面提升城鎮化質量。有序推進城市更新,加強城市公共交通、市政設施、地下管網建設,實施城市生態修復、功能完善工程。大力發展現代城鎮產業,提升城鎮人口承載力和消費能力。實施縣域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補短板工程,提升縣域綜合服務能力。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
著力促進消費。突出抓好旅游消費、汽車消費、住房消費、新型消費、城鄉消費,發揮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完善城鄉消費網絡。加強縣域商業體系建設,繁榮發展社區商業,優化城鄉商業網點布局,深入推進“快遞進村”工程。發展特色商圈和特色街區,刺激汽車、二手車消費,鼓勵新能源汽車消費,支持剛性購房需求,大力發展夜間經濟。加快發展新型消費。
3.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鞏固拓展脫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突出抓好35個鞏固提升縣,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聚焦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完善基礎設施,提升公共服務,抓好主導產業。全力抓好20個示范引領縣、100個示范鄉鎮、1000個示范村建設。抓好38個穩步發展縣,圍繞補短板、強弱項、抓重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大力振興鄉村產業。全面推進農業全產業鏈建設。加快發展鄉村旅游、休閑農業、文化體驗、健康養老、電子商務等新產業新業態。推進南疆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發展。
加快推進鄉村建設。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持續完善農村供水設施。推進新時代美麗宜居鄉村建設。
持續深化農業農村改革。大力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
4.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構建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大力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全面推進“跨省通辦”,推廣“異地可辦、區內通辦”。深化“一件事一次辦”改革,推動更多事項掌上辦。
深化營商環境綜合改革。全面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落實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全覆蓋清單管理,落實中小微企業簡易注銷制度。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力爭到2022年底將審批時限壓縮至30—60個工作日內。持續清理規范涉企收費,大力開展清理政府和國有企業拖欠民營企業賬款工作。
促進各類市場主體健康發展。高質量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動各種所有制取長補短、共同發展。持續優化國有資本產業布局,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全面落實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制定落實新的減稅降費政策。積極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
5.加快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打造我國內陸開放和沿邊開放新高地
加快核心區建設。圍繞提升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開放樞紐能級,加快建設烏魯木齊集結中心示范工程,支持“和田-喀什-烏魯木齊集拼集運貨運班列”常態化開行,完善用好綜合保稅區功能,推進臨港產業園、配套產業園和跨境電商產業園發展,全力保障向西國際物流大通道暢通。用足用好國家賦予的特殊支持政策,推進實施“兩霍兩伊”一體化戰略,提升口岸功能,加快打造千億級產業園,推動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高質量發展;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和外向型產業,加快發展多式聯運,提升通關能力和貿易便利化水平,推動喀什經濟開發區加快發展。實施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國內國際交流合作項目,推動一批關鍵性、示范性、標志性重點項目落地,積極構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商貿物流中心、連通歐亞的重要交通樞紐中心、區域領先的文化科教中心、輻射周邊的醫療服務中心、區域金融中心,努力建設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平臺。加快塔城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加快完善口岸基礎設施,提升特色口岸功能,大力培育集聚進出口產業,建設一批特色進出口資源加工區,推動“通道經濟”向“產業經濟”“口岸經濟”轉變。
加大對內對外開放力度。充分發揮“西引東來”“東聯西出”的區位優勢,積極拓展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多層次、多領域務實合作。推動傳統外貿轉型升級,支持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培育一批海外倉企業,就地發展一批外向型產業,提升新疆本地產品出口比重。充分運用市場化手段,重點圍繞特色優勢產業延鏈、補鏈、拓鏈、強鏈,精心謀劃投資項目,特別是加強與援疆省市招商合作、產業合作、園區合作,高質量承接東中部地區產業組團式、鏈條式、集群式轉移,吸引各類要素向新疆匯聚、產業向新疆轉移、企業向新疆投資,加快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6.著力抓好污染防治和生態建設,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打好藍天保衛戰。突出抓好“烏-昌-石”“奎-獨-烏”、伊犁河谷等重點區域復合型污染治理。打好碧水保衛戰。打好凈土保衛戰。推動重金屬污染減排和治理,深化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和環境整治,提升危險廢物監管和利用處置能力。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健全生態環境保護機制,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和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制度,積極完善生態保護補償長效機制。
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著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常態化抓好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節能挖潛,穩步提高新增風、光等可再生能源消納,推動煤炭高效清潔利用和煤電機組靈活性改造。加強“兩高”項目精準管理,完善能耗“雙控”機制,做到“該保障的全力保障好,該控制的堅決控制住”。發展節能環保、清潔生產產業,推進鋼鐵、石化化工、冶金、建材等重點行業綠色低碳改造。推廣裝配式建筑,發展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
7.加快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不斷提升人民生活品質
大力實施擴大就業工程,做到以業安人。實施教育質量提升工程,發展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教育。實施全民健康工程,推進衛生健康體系建設。 實施社保擴面提質工程,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和政策。
實施安居保障工程。加快培育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發展長租房市場,努力解決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住房困難問題。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新建公租房3.17萬套、保障性租賃住房5.3萬套,實施城鎮棚戶區改造9.84萬套。繼續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完成1273個老舊小區、20.39萬戶改造任務,積極推動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繼續做好農村住房抗震防災改造工作。
實施“煤改電”和興邊富民工程。啟動實施“煤改電”(二期)工程,完成21萬戶年度任務。
8.推進文化潤疆,持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開創新時代民族工作新局面。推動建立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 深入實施文化潤疆工程。認真落實《文化潤疆工程規劃綱要(2021—2030年)》,建設一批具有中華文化特征和中華民族視覺形象的重點工程項目。
9.著力深化兵地融合發展,更好發揮兵團特殊作用
推進兵地融合發展。共同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共同開發利用煤、油、氣等礦產資源,共建共享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統籌推進兵地新型城鎮化建設。
不斷壯大兵團綜合實力。圍繞壯大兵團綜合實力,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加強交通、能源、水利、電力、通訊、城鎮等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緊貼民生推動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兵團穩定器、大熔爐、示范區的特殊作用。
10.統籌發展和安全,有效應對各類風險挑戰
堅決維護社會大局穩定。堅持依法科學精準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堅持全疆一盤棋、健康碼“一碼通行”,精準防控,避免防控措施簡單化、一刀切、層層加碼,確保人流物流安全有序暢通!
統籌做好重大金融風險防范化解工作。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毫不放松抓好安全生產。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強化對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點場所、重點部位的安全監管。有效防范和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保障各族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來源:新疆鋼鐵行業協會
- [責任編輯:zhaozihao]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