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中央企業數字化轉型正在有序推進,越來越多的央企公布了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戰略方案或路線圖。
據《數字國資》最新統計,目前62家央企公開了數字化轉型戰略。
2022年,這些頭部央企將如何數字化轉型?
信息領域6家: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大唐、中國信科、中國電子;
材料領域9家:中鋼集團、寶武鋼鐵、中國稀土、鞍鋼集團、中國黃金、中國鹽業、中國建材、中國鋼研、有研集團;
能源領域22家:中國電建、中國電科、國家電網、國家電投、中廣核、中核集團、華潤集團、中國華能 、南方電網、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國家管網、中國節能、中國海油、中國化工、 哈電集團、 中國能建、國家能源集團、中國華電、三峽集團、中煤集團、中國煤科;
交通領域15家:航天科技、中國航發、中國中車、東風汽車、中國一汽、中國南方航空、中遠海運、中國商飛、中國航天科工、航空工業、中國通號、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中國交建、中國物流;
生命領域1家:中國醫藥集團;
裝備機械領域3家:國機集團、兵器裝備集團、中國一重;
林業領域1家:中林集團;
建筑領域1家:中國建筑;
綜合領域2家:保利集團、中咨公司、招商局集團;
金融領域1家:中國誠通。
01 中國電信
云改數轉
2022年加大推動云改數轉戰略;
加快建設“高速泛在、天地一體、云網融合、智能敏捷、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綜合性數字信息基礎設施。
02 中國移動
聚焦“四個三”戰略內核
牢牢把握數字化轉型加速的發展機遇,聚焦“四個三”;
加快“三轉”,即推動業務發展從通信服務向信息服務拓展延伸,推動業務市場從To C為主向CHBN全向發力、融合發展,推動發展方式從資源驅動向創新驅動轉型升級;
聚力“三新”,即推進新基建、融合新要素、激發新動能;
深化“三融”,即構建基于規模的融合、融通、融智價值經營體系;
提升“三力”,即打造高效協同的能力、合力、活力組織運營體系。
03 中國聯通
數字經濟主航道
將“大聯接、大計算、大數據、大應用、大安全”作為主責主業;
加快構建“多元共建、互補互促、跨界融合、競合共生”的數字生態;
要創建貫穿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的全新生態體系;
構建“全覆蓋、全在線、全云化、綠色化、一站式”數字化服務。
04 中國大唐
打造數字大唐
數字化愿景:“打造數字大唐,建設世界―流能源企業”;
目標:成為“廣泛數字感知、多元信息集成、開放運營協同、智慧資源配置”的智慧能源生產商。
05 中國信科
分類推進
全面統籌、推進數字化轉型管理體系建設;
聚焦重點、推進生產經營數字化升級;
分類指導、務實推進集團數字化轉型工作:針對試點單位(烽火通信、光迅科技、中信科移動)、各特通產業單位以及其他單位的不同產業特點和企業發展階段,分類型提出相應的推進要求;
夯實基礎、強化數據管理和安全保障。
06 中國電子
數字CEC
把握數字化轉型帶來的機遇,全面推進“數字CEC”建設;
用數字化提高效率,用數字化提升能力,用數字化降低成本,用數字化加強風控,謀劃好中國電子改革發展各項工作,實現從“物理量變”到“思想質變”的飛躍。
07 寶武鋼鐵
從“老大”變“強大”
一是大力推進“新基建”“新技術”創新,打造生態圈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底座;
二是大力推進“新保障”創新,構建完善的數智研發體系及大數據治理體系;
三是大力推進“新生態”創新,打造行業領先的數字化服務龍頭企業,持續為用戶創造價值。
08 中國稀土
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
深入推進稀土資產實質性重組,加快資源、資產和業務布局優化,發揮1+1+1>3的“聚合效應;
推動形成“合理開發、有序生產、高效利用、技術先進、集約發展”的產業發展格局;
加快企業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級。
09 中國建材
進一步強“根”鑄“魂”
重創新、促轉型,進一步強“根”鑄“魂”;
系統推進數字化轉型,實施現代產業鏈鏈長行動計劃,加快全級次信息化管理系統和數字化運營管理平臺建設,全面啟動司庫體系建設。
10 鞍鋼集團
打造數字鞍鋼
“數字鞍鋼”建設圍繞自動化、信息化、數字化、智慧化建設制定“四化”攻關指標;
聚焦“智慧管理、智慧生產、數字產業創新發展”三條路徑;
全面優化升級“管控、鋼鐵、礦山、釩鈦、交易、金融、物流、技術”八大體系;
到2025年,鞍鋼集團兩化深度融合整體水平大幅提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得到深入應用。
11 中國黃金
推進冶煉全流程數字化管控
預計2022年,中國黃金將繼續投入3億元左右建設數字礦山;
推進冶煉全流程數字化管控,部分企業通過數字化建設減少一線人員10%以上,進一步提質增效。
12 中國鹽業
“數字化”仍是關鍵
推動產業的“數字化”仍是關鍵;
推動信息化與業務的深度融合,為企業發展賦能;
充分利用新工藝和大數據參與健康中國行動;
創新行業價值,主動服務國家能源戰略,不斷拓展延伸鹽的產業鏈和價值鏈,尋求新的增長點。
13 中鋼集團
建設“數字中鋼”“智慧中鋼”
提出了“十四五”數字化轉型“1344”規劃思路,即以建設“數字中鋼”“智慧中鋼”為總體目標;
落實“1344”提出了六項原則和九條工作措施,總體架構是“1+3+5+N”;
從“管控服務數字化、網絡安全體系化、實體產業智能化”三個維度推進數字化轉型;
著力夯實數字技術平臺、數據治理體系、大數據應用平臺和網絡安全防護平臺四個基礎;
加快推進產品創新數字化、生產運營智能化、用戶服務敏捷化、產業體系生態化四項創新,賦能集團高質量發展。
14 中國鋼研
科研生產數字化
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推進科研生產數字化、智能化;
加強頂層設計,不斷拓展材料數字化研發轉型和材料數據服務的廣度和深度。
15 有研集團
核心業務統一管控平臺
強化集團信息化頂層設計,制訂完成集團“十四五”信息化規劃;
到2022年底,建成覆蓋集團財務、人力資源、投資、科研、法務、黨建、紀檢等核心業務的統一管控平臺;
大力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促進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
推進面向終端用戶需求快速相應的數字化制造技術,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
16 中國電建
構建工程數字化生態圈
“十四五”期間,把“數字融合能力”作為集團總體戰略六大能力之一;
圍繞管理數字化與業務數字化,借助“電建云”推動傳統工程企業步入數字時代,構建面向數字時代的新電建;
推動建筑業從產品建造向服務建造轉型,通過“產品+服務”方式,在建造過程增加建筑產品的數字化衍生服務,圍繞“三場(市場、現場、內場)、三資(資源、資產、資本)、三鏈(價值鏈、產業鏈、供應鏈)”進行服務;
建立“工程建設命運共同體”,構建工程數字化生態圈。
17 中國電科
數字化轉型專項行動
聚焦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大科技攻關力度,提升基礎創新能力,支撐數字經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
全力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持續推動民用航空、軌道交通、智慧氣象、智慧公安等成熟產業數字化能力提升,加快培育智慧司法、航天信息、應急管理、生態環境、衛生健康等新興產業的數字化動能;
支撐數字政府建設。打造“云+數+應用+生態”的數字政府電科模式,承建國家政務服務平臺及“互聯網+監管”系統,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體系;
開展數字化轉型專項行動,全面啟動“數字電科”建設,統籌規劃技術路線和發展路徑。
18 國家電網
能源電力數字化
加快推進全業務、全環節、全要素數字化發展;
要圍繞能源電力數字化,有力支撐能源互聯網建設;
加快電網向能源互聯網升級,提升能源綜合利用效率;
深化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在營銷服務領域的應用推廣;
圍繞能源數字產業化,積極打造能源互聯網產業生態圈;
深化北斗、5G等技術集成應用,加快能源電商、智慧車聯網等創新發展。
19 國家電投
全面建成“數字國家電投”
到2025年,基本建成綜合智慧能源生態體系,數字化水平達到能源行業“國內領先”;
到2035年,集團公司數字化水平達到能源行業“世界一流”,全面建成“數字國家電投”。
20 中廣核
引入“云大物移智鏈”技術
將全面引入“云大物移智鏈”等新技術,加快智慧核電、智慧礦山、智慧新能源建設;
實施云化戰略,構建泛在互聯、云端一體、靈活強大的堅實技術底座;
中廣核認為,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是人的認識和專業的團隊,專業人才培養被定位為未來的重點任務之一。
21 中核集團
核工業數字化、智能化
按照“點、線、面、體”的路徑逐步推進。要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重點在數字化運營、數字化生產和數字化生態方面著力,要在“產業+科技”上積極布局;
必須把自主創新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加快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卡脖子”問題;
切實增強底線思維,強化風險意識,利用安全可靠的技術,加強平臺、系統、數據等安全管理,提升核工業數據信息的本質安全水平;
要以數字化需求為重點,以豐富的數字化實踐培養人才。
22 華潤集團
實現“智慧華潤2028”
十四五”時期,全面推進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發展;
集團成立90周年(2028年)之際,初步實現智能化,數據資產、平臺資產價值充分發揮,對外市場化賦能,創新能力大幅提升,成為數字化智慧化發展的先行者。
23 中國華能
打造統一的智慧能源數據平臺
第一階段為戰略規劃、夯實基礎階段(2021年3月底前)。統一規劃企業數字化轉型戰略,出臺《數字化轉型總體規劃》。構建企業數據治理體系,統一數據結構、數據編碼,形成共性元數據、根數據。實現所有風電、光伏數據接入智慧能源數據平臺。完成瑞金智慧電廠示范項目建設。
第二階段為重點突破、引領示范階段(2021年-2022年)。以風電、光伏數據中心為基礎,完成水電、燃機、火電、核電等數據接入,形成統一的智慧能源數據平臺。形成全流程、全業務元數據管理和全生命周期數據治理服務能力。完成主要產業和企業管理重點業務的數字化轉型。
第三階段為鞏固提高、全面轉型階段(2023年)。中國華能全面實現數字化轉型,作為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重要成果。數據驅動成為發展重要動力,數據共享、數據服務貫穿上下游產業鏈,形成多產業鏈、多系統集成的智能化生產、管理、決策體系和生態。
24 南方電網
“數字電網”
以數字電網、數字運營、數字能源生態建設推動公司向“數字電網運營商、能源產業價值鏈整合商、能源生態系統服務商”戰略轉型;
建設數字電網,應用新一代數字技術對傳統電網進行數字化改造;
實施“5G+智能電網”建設,研發應用融合5G的智能電網端到端關鍵技術;
我國電力工控領域核心芯片從“進口通用”向“自主專用”轉變。
25 中國石油
錨定“中國數字石油”
錨定“數字中國石油”建設目標;
圍繞“業務發展、管理變革、技術賦能”三大主線,堅持“價值導向、戰略引領、創新驅動、平臺支撐”總體原則,推動數字技術與油氣產業深度融合;
深化管理體制改革,加快人力資源的數字化轉型;
重塑經營管理和綜合管理架構和流程。
26 中國石化
推進五大體系建設
大力推進數據治理工作,建立健全數據標準體系、數據資源共享與數據資產管理機制;
建設集團級、企業級數據資源中心和統一的數據中臺、數據服務平臺;
加強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專業人才培養,提高全員數字化素養和應用技能,推動業務數字化和數字化業務創新,培育數字新業態、新產業,發展數字新產品、新服務。
27 國家管網
構建“一個數字管網”
面向五類用戶(員工、資源方、客戶方、服務方、監管方),構建“一個數字管網”的極致用戶體驗;
對齊“建運維研”作業,拉通端到端業務流程,打造覆蓋全業態、全場景安全高效的智慧管網;
聚焦價值創造,構建交易平臺,推動商業模式創新,開展數字化運營,發展平臺經濟,驅動收入增長;
打造數字平臺,構建“安全可信、開放生態、智慧運營、敏捷高效”平臺能力,快速響應業務需求;
收放結合,實現集團數據資產及IT資源的集中管控(收),應用及業務的快速創新(放)。
28 中國節能
定調“2022科技創新年”
將2022年確定為集團公司的科技創新年,圍繞集團產業鏈的科技創新來聚焦發力。
29 中國海油
加大新技術應用力度
圍繞勘探開發生產等核心業務,加大5G、北斗導航、AI等新技術的應用力度,提高生產作業時效和安全保障能力;
加快推動“新基建”,持續提高海上通信鏈路的覆蓋范圍、寬帶和保障能力;
突出抓好數據標準建設,加強數據集成共享,構建一體化經營管理平臺和共享服務平臺;
突出抓好海外信息化能力建設,加大海外IT共享服務支持力度。
30 中國中化
打造智慧中化,突破核心技術
加快線上中化、智慧中化的建設步伐;
打造全在線、全連接、全協同的數字化環境;
致力于打造一體化產業園區;
重點打造的10條優勢產業鏈和5條潛力產業鏈;
在科技創新、產品創新上重點發力,在種子、化工新材料等領域突破核心技術。
31 哈電集團
數字哈電
加快“數字哈電”建設,持續加大數字化資源投入;
加快推進集團公司數字化轉型,圍繞“三個系統”戰略布局、加快推進“三商”轉型、實施“三步走”戰略安排;
圍繞“三商”轉型,在數字企業、數字生產、數字產品和數字產業化實體建設上用勁發力;
加快突破智能裝備、智能運維、智能制造等關鍵核心技術;
著眼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聚焦高效煤電、風電、抽水蓄能、儲能、數字化電力裝備等重點領域,整合產業資源,調整完善業務布局;
立足設備制造核心優勢,利用數字技術進行全方位、全鏈條改造提升,不斷提升自主研發、產品設計和設備試驗能力,推動裝備制造向中高端邁進。
32 中國能建
數字能建
將數字化轉型作為公司信息化主要方向;
以“云大物移智鏈”等信息技術為支撐,強化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聚焦全面產業升級、“30·60”目標實施、新基建、數字電網、智慧能源等,全面提升數字化支撐企業管理和經營決策能力,全面推進產信融合,努力向“數字能建、智慧能建”全面邁進。
33 國家能源集團
智慧國家能源
深入實施數字化轉型戰略,建設“智慧國家能源”;
加快構建智能生產、智慧管理、智慧運營體系,不斷深化先進信息技術在集團能源生產、輸送、交易、消費各環節以及企業管理各方面的創新應用;
探索5G、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創新應用,搶占“智慧+能源”的技術制高點,全方位推進智能礦山、智能電站、智能運輸和智能化工建設;
打造世界一流的“一體化集中管控、智能化高效協同、可視化高度融合”協同調度指揮智能化平臺。
34 中國華電
數字華電
以建設“數字華電”為核心實施創新驅動,重點在數字電廠、數字煤礦、數字工程、智能供熱等業務方向布局;
實施數字化轉型2025行動計劃,按照“365”發展路徑,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
建立數字化轉型專門組織,推動全面數據治理工作;
深化應用數字化計劃,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生產智能化”;
基于數字電廠、數字營銷等領域的試點經驗,打造以“數字區域”和“數字新能源”為代表的數字化轉型示范工程,形成數字化轉型從點到線到面的突破。
35 三峽集團
數字化創新
聚焦主營業務,全面推進產業數字化創新;
圍繞烏東德、白鶴灘水電站等重大水電工程,持續升級數字大壩,全面打造智能建設;
推進智慧電廠建設,深化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規?;瘧?,實現流域梯級水電站全生命周期管理;
面向長江生態保護,深入推進智慧水務平臺建設,在數字化轉型中探索治水新機制、新標準、新技術、新政策;
深化企業大數據平臺建設,健全數據治理體系,實現數據資產集中、高效管理,全面提升公司運營管控輔助決策支持水平。
36 中煤集團
數字中煤
以數字化轉型為總方向,以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為總抓手,大力推動管控數字化、生產智能化、業務協同化、數據資產化、產業生態化的“數字中煤”建設,不斷增強中煤集團“五力”協調提升,賦能高質量低碳創新發展;
裝備板塊立足信息化、智能化、數字化“三化”發展方向,不斷致力于煤礦智能化系統集成和智慧礦山建設。
37 中國煤科
打造煤炭工業“智慧大腦”
推動“核心業務向科技創新轉型、科學研究向行業進步轉型、產業發展向數字經濟轉型、裝備制造向智能服務轉型”四大轉型;
發展智慧礦山產業,打造煤炭工業“智慧大腦”;
促進研發數字化轉型,成立中央研究院,組建礦山大數據研究院、智能礦山研究院等專業研究機構;
推進設計開發數字化轉型,積極應用BIM、CIM、GIS等數字化技術,搭建三維協同設計平臺;
推動生產制造數字化轉型,發展智能制造、高端制造,提升核心產品上云能力;
發展服務數字化轉型,通過“上云用數賦智”大力發展服務型制造。
38 中國物流
打造智慧物流、數字供應鏈
大力發展專業物流、智慧物流、綠色物流、應急物流、共享物流;
推進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共建共享物流大數據平臺;
發展流通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助推產業轉型升級。
39 中國中車
聚焦“一平臺三能力”
從“更先進、更高速、更智能、更綠色、更安全、更舒適”這六個“更”,追求中國裝備、中國速度和中國創造的新臺階;
圍繞數字化制造、數字化運營、數字化產品、數字化服務,以中車的“七個優勢”即專業優勢、整體優勢、技術優勢、人才優勢、資本優勢、供應鏈管控優勢、成本優勢,助力高端裝備數字化轉型;
以“工業互聯網平臺”為支撐,聚焦“一平臺三能力”進行的數字化轉型。
40 東風汽車
重構全產業鏈條,提供數字化服務
數字化將重構汽車研發、制造、營銷、渠道、服務等全產業鏈條,為傳統汽車行業賦予新動能;
在產品端,通過數字化手段,讓傳統汽車進化成智能汽車,為用戶提供各種各樣的數字化服務。
41 中國一汽
推動核心業務數字化
以實現行業領先為目標,圍繞“業務賦能、產品智能、生態智慧、數據增值”;
以中臺為核心,以數據為引擎,以產品誕生、訂單交付、客戶服務三大主流程為主線;
全力推動數字化轉型,實現核心業務的數字化、價值化、創新化,支持企業運營“實時在線、及時分析、智能管理”。
42 航天科技
建設“數字航天”
建設數字航天,推動航天數字化產品、數字化研制、數字化管理和數字化產業協同發展;
推動航天技術應用及服務產業向數字化轉型升級,打造“航天+”產業形態;
著力推動航天產品向高可靠、可重復、智能化方向發展;
推進科研生產模式轉型升級,打造航天智能制造體系;
推進精益化管理,逐步構建以流程主導和數據驅動的企業管理模式。
43 中國航發
打通數字化應用“最后一公里”
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下的產業生態體系,打通數字化應用“最后一公里”;
實現航空發動機產業優勢資源快速匯聚,提升航空發動機研發、制造、試驗、服務全過程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協同發展能力;
支撐以產品研發體系為核心內容的AEOS(航空發動機運營體系)建設,加速航空發動機核心業務與數字化技術的深度融合。
44 中國南方航空
建設世界一流航空運輸企業
以數字化轉型助推高質量發展,不斷向建設世界一流航空運輸企業的目標邁進;
以數字化保障航空安全。將科技創新作為安全七大體系之一,推動安全管理從“人盯人”向“盯系統”轉變,為安全管理賦能;
以智能化提高運行效率。打造統一運行指揮信息平臺,統一數據、標準和流程,為航路優化、航班編排、飛行跟蹤、航延優化、機型調配、精益維修、航材庫存優化等業務決策提供數據支撐;
以數字化提升服務質量。持續打造“南航e行”;
以數字化推動綠色發展;
以數字化提升管理水平。開展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動,將科技信息作為10個領域重點任務之一。
45 中遠海運
打造一流綜合物流供應鏈服務生態
以數字化轉型為契機,努力打造全球一流綜合物流供應鏈服務生態;
以“技術+場景”為核心,圍繞產業鏈持續推動數字化、智能化,將區塊鏈和物聯網技術應用到公司主業中;
同時推動有關行業規則與標準建設,包括推動基于區塊鏈的國際貿易及航運相關標準的制定,推動國際運輸征信體系建設等。
46 中國商飛
數字化商用飛機基礎能力中心
搭建數字化的協同建模仿真平臺;
構建集成統一的采購數字化管理平臺,推動大飛機制造產業采購數字化轉型,打造更高效敏捷的數字供應鏈;
打造一批數字化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初步形成“數字飛機”產品和服務;
建設大飛機數字港生態圈,實現共享業務智能化,努力發展成為世界知名的數字化商用飛機基礎能力中心。
47 中國航天科工
數字航天
加快數字航天建設,進一步明確數字化轉型任務分工,將數字航天建設納入各單位戰略進行統一研究部署;
六個方面重點工作:深化頂層設計、加強統籌推動;加快智慧企業建設;深化數字化系統工程體系建設;加強“航天云”新型基礎設施統籌建設;推動數字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升數字航天網絡安全防護能力;
加大數字航天建設經費投入等資源保障,加快培育高水平、創新型、復合型數字化人才隊伍,豐富數字化發展的企業文化。
48 航空工業
推進“數·智航空”工程
把建設“數·智能力體系”作為發展主線;
加強頂層設計、體系規劃,推進“數·智航空”工程;
內外部供應鏈全面上云,形成數字供應鏈,在“云”上構建“數字航空”。
49 中國通號
數字工程
大力加強智能產線建設,推動人工智能與工業制造的深度融合,以智能制造助力交通強國建設;
深入推動數字工程建設:強化BIM創新應用研發,打造數字示范工程,助力在安九、張吉懷、連徐等10余個項目數字化施工、智能建造;
強化智能設備應用:自主研發智能作業、調測和維護施工裝備68項,智能布線機器人、軌道電路模擬器、智能工裝;
以加快數字化轉型為契機,加快提升工業制造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升適配能力,優化產能布局,健全安全質量體系建設,推行全生命周期可追溯管理。
50 中國中鐵
數字中鐵
推進“數字中鐵”和“智慧中鐵”建設;
建設數字中鐵,初步架構為“八大業務平臺、兩大數據中臺、一個大數據平臺”;
大力推進“智慧工地”建設,推進“機械化換人”和“自動化減人”,推動“智慧工廠、數字車間”建設;
推動全面集成,全面啟動信息貫通工程,實現“橫向貫通、縱向穿透、內外互聯”的數字化。
51 中國鐵建
三大方向
從集中統一、智慧建造、數字沉淀三個方向進行;
集中統一:集中建設統一的公共服務,提升供給側質量;以統一的一體化技術平臺為底座,將各級單位的各個系統都納入同一個大平臺里;
智慧建造:全面深化以BIM技術為核心的數字化智慧建造技術研究,面向生產端,打造工程建設“數字孿生”智慧建造模式;開展標準體系和可視化交互協同平臺建設,推動重點領域創新和應用;
數字沉淀:以BIM及數字孿生技術為核心形成企業解決方案庫;以大數據及AI為核心,形成基于數據模型的智慧經驗庫。
52 中國交建
數智化升級
突出數字化轉型,加快建設數字化企業;
加快推進以財務云為抓手的管理數字化轉型;
加快以信息化數字化為支撐的管理變革,實施數字化轉型三年計劃;
統籌推進“一云、一網、三中心、三體系”建設,打造全球一體化“智慧運營”體系;
加快由傳統管理向數智化管理轉變,以數智化升級為公司在未來競爭中贏得先機。
53 中國醫藥集團
提出“1336”推進機制
集團提出集團數字化轉型愿景和“1336”推進機制建議。“1336”即:集團及各產業板塊樹牢1個“數字國藥”愿景目標;
建立“管理、業務、技術”3類職能協同推進的組織和工作機制;
打牢“資源共享、架構統一、安全可靠”信息化硬基礎;
實施“管控數字化、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3維發展路徑;
落實“體系化頂層設計、集約化平臺建設、集約化基礎底座、體系化發展數據、體系化網絡安全、體系化治理管理”6項重點任務。
54 中國建筑
推進五大體系建設
推進信息系統、數據資源、信息化基礎設施、網絡安全、信息化治理五大體系建設;
全力推動集團一體化管控新系統建設,促進層級化管理向平臺一體化管理轉變,促進條線化管理向共享化管理轉變,支撐經驗化管理向數據化管理轉變;
賦能業務“數字化、自動化、智能化”轉型升級。
打牢“資源共享、架構統一、安全可靠”信息化硬基礎。
55 中國一重
從制造向“制造+服務”轉變
一是強化頂層設計;圍繞“數字一重”“智造一重”,制訂數字化轉型規劃和實施路線圖;
二是強化組織創新;
三是強化應用數字技術;
四是強化資源保障。
56 保利集團
做數字產業化“領頭雁”
集中融合力量,做數字產業化“領頭雁”;
保利集團明確提出“建設一流,追求卓越”的戰略目標和“5678”重點任務。其中,科技創新是“八個力”中的驅動力,并明確了“百千萬億”的奮斗目標。
57 兵器裝備集團
圍繞“數字兵裝”推進三大任務
實施“1343”數字化轉型戰略;
圍繞“數字兵裝”一個總體目標,聚焦主責主業,全力推進“戰略管控、智能制造、數字經濟”三大任務;
構建“數據驅動戰略監管體系”“產業鏈一體化協同創新體系”“創新平臺支撐體系”“數字化能力與安全保障體系”等四大創新體系;
實現由傳統制造向服務型制造、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由生產制造型向科研先導型三個轉變;
建設以汽車產業鏈、光電信息為代表的產業創新生態圈和數字經濟產業發展新格局。
58 招商局
實現“數字化招商局”
“十四五”末初步實現“數字化招商局”,各個板塊的服務、運營、產品達到全數字化、全線上化、全透明化、全合規化;
共享技術基座包括云和大數據、底層廣泛的連接、邊緣計算和數據匯集,解決產業布局分散、保證數據資產等問題;
打造技術、數據與業務能力中臺,進行業務協同和數字共享中臺的建設,實現流程敏捷化。通過一個以移動端為主的招商隨行工作協同平臺,覆蓋整個集團;
實現數字化轉型“四提升”,即客戶服務數字化、生產運營數字化、內部管理數字化和生態模式數字化。
59 中咨公司
打造數字智庫
積極推動數字智庫建設,促進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發展,從而有效支撐產業布局優化,推動企業管理模式創新;
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打造國家高端智庫”的指示精神,提出“數字智庫”建設目標,著力塑造中咨數字平臺,通過高水平匯聚宏觀數據、行業數據、企業數據、區域數據、政策法規數據,提供更加安全、可靠、高水平的數字化智庫服務,支撐高質量發展,服務數字中國建設。
60 中國誠通
數字化轉型標桿示范
開展集團數字化轉型部署工作;
通過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實現中國誠通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致力打造成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數字化轉型標桿示范。
61 中林集團
打造數字化林業
打造現代林業產業鏈鏈長,加強頂層設計,強化科技創新,系統推進數字化轉型發展;
加速構建新型產業園區集群:加快推進木材產業園區、港口、物料等綜合性服務平臺建設,著力推動園區轉型升級,更好地向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發展;
打造數字化林業,內部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外部增強大數據網絡體系,提升治理能力;
利用衛星大數據及實施監控,科技育林,實現林業信息化、現代化;
扎實推進標準化建設,大力推廣節水抗旱造林、測土配方施肥等實用技術,適宜地區加大營林和產品加工機械化、自動化和智能化科技投入,努力提高森林資源經營的標準化和規范化水平。
62 國機集團
數字國機
建設“數字國機”、發展“國機智造”;
繼續在智能制造領域積極探索,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線,大力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
大力實施“傳統產業數字化賦能和智能產業數字化蓄能”行動。
來源:世界金屬導報
- [責任編輯:Alakay]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