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國際鎂協第79屆世界鎂業大會于8月29-31日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行。這是疫情以來首次以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召開世界鎂業大會。全球鎂業人士再度聚首,交流鎂行業進展,探討合作推動后疫情時代鎂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并尋求合作發展。
國際鎂協主席Rick McQueary表示,我們很高興鎂業人士能在巴塞羅那會面,重新建立聯系,了解鎂行業的新趨勢和技術。并借此機會沖破疫情帶來的陰霾,繼續加強全球合作,重振全球鎂產業鏈的發展,推動鎂的擴大應用。盡管當前我們面臨來自行業內外的諸多不確定性,但可以確定鎂仍然不可或缺,并將發揮關鍵金屬的作用,鎂需求將持續增長,給社會進步和產業低碳轉型帶來重要的貢獻。鎂行業的增長機會來自于以輕量化為關鍵因素的諸多應用領域。隨著電動汽車產業發展和需求的增長,我們認為鎂有巨大的潛力。在儲能方面,鎂材料能發揮的作用和的應用潛力也是巨大的,有待于深入研發和產業化推進。鋁合金是鎂的重要應用領域,隨著鋁市場的增長,鎂在這一領域的用量也會保持增長。
Rick McQueary表示,如果回顧歷史,鎂的價格在疫情之前相當穩定,甚至在新冠肺炎時期的初期也是如此。由于能源和環境政策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去年9月以來中國鎂的生產出現了一些不確定性,鎂市場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突然上漲和暫時的供應緊張,在供應鏈中產生了連鎖反應,但是現在已經基本恢復。雖然中國仍然有充足的供應能力來滿足市場需求,但是這個行業未來的不確定性仍然存在。中國是全球鎂行業重要的組成部分,全球生產的85-90%的鎂都來自中國,因而獲取中國方面的信息以及協調供應,緩解鎂在未來面臨的問題是至關重要的。
Rick McQueary表示,希望希望更多的中國市場人士加入到國際鎂協,參與關于鎂市未來的討論,并將繼續努力發展與中國方面的關系,這樣我們就可以成為中國和中國以外的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溝通者,向我們的會員提供盡可能多的信息。Rick McQueary認為,雖然市場參與者呼吁要在中國以外增加鎂產能。但全球能源形勢,尤其是目前的歐洲能源形勢,將使得新的鎂項目面臨重大挑戰。
今年的鎂業大會會議內容及活動包括:鎂的技術交流,最新鎂業進展通報,IMA年度優秀獎頒獎活動及成果分享,與鎂產品、鎂加工相關的展覽,與會的鎂產業人士商務社交活動,酒會及宴會等。會議期間,有24個發言人發表了專題報告,涉及全球鎂的供求、鎂的應用進展、鎂在汽車上的應用、原鎂生產和鎂回收、鎂加工技術、鎂合金結構件、鎂合金研發、腐蝕和表面處理、鎂可持續發展等重要議題。
會議期間還頒發了2022年國際鎂協獎項,包括優秀汽車鑄件產品獎、商用(非汽車)鑄件產品獎、鎂工藝獎、鎂變形產品獎、健康與安全獎以及鎂的未來技術獎項。中資企業和機構斬獲6個獎項中的4項,這在一個側面展現了中國企業和機構在鎂合金研發和產業化方面的活力、進展和成績,為產業贏得了一定的國際聲譽。其中,重慶大學國家鎂合金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聯合廣東國研、廣東省科學院等單位合作完成的“鎂離子電池”項目獲得國際鎂協首次頒發的鎂的未來技術獎項;萬豐鎂瑞丁公司“鑄造鎂合金后支撐支架”產品榮獲汽車類鑄件優秀獎;山西銀光華盛鎂業股份有限公司“筆記本電腦外殼用冷沖壓鎂合金板材”項目榮獲優秀工藝獎;臺山市中鎂科技有限公司榮獲優秀商用鑄件獎。
【喜報】山西銀光華盛鎂業榮獲2022年國際鎂協優秀工藝獎
【喜報】萬豐鎂瑞丁榮獲2022國際鎂協汽車類鑄件優秀獎!三次蟬聯!
【喜報】中鎂科技一體成型鎂合金電動自行車車架榮獲國際鎂協優秀商業鑄件獎
【喜報】重慶大學 “鎂電池”榮獲2022年國際 “鎂未來技術獎”
會議期間,有四位來自中國的發言人在線發表了演講,展現了中國鎂的生產、市場、研發與創新的最新進展。在經歷了三年疫情和過去一年鎂市場的波動之后,中國因素繼續成為鎂產業鏈、價值鏈關注的重點,中國鎂的生產與供應成為與會者關注的焦點,中國鎂的研發與應用成為亮點。
陜西汽車控股集團王釗先生和嘉瑞集團陳善榮先生做了題為《鎂合金應用于商用車輕量化的發展》的報告。報告介紹,陜汽集團與嘉瑞集團合作,已經開始進行鎂合金在商用車上的輕量化案例研究,如儀表板,氫儲存框架,電池包組件和更多的商用車部件。開發工作包括設計、材料強度、制造工藝及成本-收益分析等。研究還包括商用汽車減重的經濟價值和鎂合金應用的優越性分析等。
報告中介紹,今年6月,陜西質鎂融合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公司是由質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榆鎂集團、嘉瑞集團、陜西綏德臻夢鎂合金材料有限公司、神木市東風金屬鎂有限公司等公司共同組建成立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公司組建后,將基于榆林豐富的金屬鎂資源,立足汽車產業,聚焦鎂合金輕量化汽車零部件研發、銷售,推動鎂合金在重卡車身、底盤結構件上大規模應用,打造最“鎂”卡車,促進汽車輕量化水平提升,助力榆林“千億級鎂鋁產業”戰略目標達成。
重慶大學宋江鳳博士代表潘復生院士做了主旨報告《2021年鎂及鎂合金研究進展》。據統計,2021年在WoS核心合集數據庫中檢索有超過4000篇與鎂相關的論文,來自88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中國、印度、美國、德國和日本是發表論文最多的五個國家。基于國際合作發表的論文占比約23.81%,中國、美國、德國、澳大利亞、英國和印度之間的合作較為緊密。2021年全球發表鎂合金論文最多的機構是重慶大學,其次是中國科學院、上海交通大學、東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德國亥姆霍茲研究所、伊朗的德黑蘭大學、澳大利亞的昆士蘭大學也位列前20名。不同機構間合作的論文超過了65.76%,表明不同機構之間的合作可以顯著加速鎂及鎂合金的研究。鎂合金的研究可大致分為四大類:1)結構材料,包括鑄造鎂合金和變形鎂合金,主要關注微觀組織和力學性能,2)功能材料,包括鎂電池、鎂儲氫材料和生物鎂材料等,3)鎂和鎂合金的加工技術,4)鎂和鎂合金的腐蝕和防護。
2021年,鎂合金國際標準、專利、產業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新發布的三項國際標準均由中國主導制。對于鎂及鎂合金專利,利用SooPAT數據庫檢索到707項授權專利,中國授權的專利最多,其次是日本、美國、韓國和歐洲。許多超大型企業均對鎂行業表現出濃厚的興趣。2021年國際鎂學會(IMS)和國際鎂協會(IMA)分別頒發了鎂及鎂合金相關的獎項,對鎂及鎂合金的研發和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報告提出,盡管鎂及鎂合金的研究和開發取得了很大進展,但對其大規模應用仍然存在一些挑戰。在材料研發方面,鎂合金結構材料在室溫和高溫的力學性能、鎂電池和儲氫鎂合金的產業化需要進一步提高。在加工技術方面,真空壓鑄件的微觀組織演變和熱處理技術、大型復雜鎂合金零部件的增材制造技術、低成本變形加工技術以及形狀復雜鑄件的焊接技術,都需要開展進一步研究。在鎂合金的腐蝕和防護方面,需要進一步開發高耐蝕鎂合金和有效的表面處理技術,以滿足大多數環境的應用要求。
寶鋼金屬有限公司唐偉能、徐玉棱博士做了題為《聚焦一鎂當先,打造鎂好世界》的專題報告。報告中主要介紹了寶鋼金屬鎂業務發展戰略,安徽寶鎂項目的目標和進展,寶鋼金屬鎂及鎂合金研究院在鎂及鎂合金方面的研發進展,以及公司在輕量化應用和產業化方面的推進工作。寶鋼金屬是中國寶武新材料產業的主力軍,已經確定了發展鎂產業的戰略,其使命是打造中國鎂業,共創鎂好世界,愿景是成為全球鎂產業引領者,成為鎂等多材料輕量化綜合解決方案提供者。
寶鋼金屬與云海金屬及青陽建投公司聯合投資的安徽寶鎂項目30萬噸鎂一體化項目正在緊張建設中。計劃總投資148億元,采用自主知識產權的改良版大型豎罐鎂還原技術,還原粗鎂直接制造鎂合金。項目具有具有資源、技術、成本、交通四大優勢。項目于2021年12月開工建設,一期工程計劃在2023年陸續投產。寶鎂在建設原鎂及鎂合金生產線的同時,還將采用先進的壓鑄、變形深加工技術和設備,生產交通、3C、及其它行業多種鎂合金零部件產品。該項目的意義重大,將迎接行業需求成長,成為全球鎂基材料先進制造基地,并創投鎂合金深加工產業集群。
在全球疫情和國內外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下,2021年中國原鎂產量93萬噸,同比增長1.64%,再創歷史最高記錄。雖然去年9月份榆林市鎂廠發生了短暫的減產和停產,并在供應端面臨很多困難,但結果好于預期。估計2021年全球鎂產量103萬噸,中國鎂產量占全球的比例達到90.3%。2021年中國金屬鎂產品出口47.72萬噸,增長21.2%。創歷史新高。鎂產品出口金額19.36億美元,增長101.2%。據數據,2021中國原鎂消費量44.2萬噸,同比下降12.5%。持續的高價格也抑制了國內鎂的部分消費。2021年,中國鎂消費量占全球的45%。2021年,是中國加入WTO20年。20年間,我們共出口了780萬噸鎂。中國鎂滿足了全球的基本需求,這是中國鎂行業對全球鎂產業鏈的貢獻。當然,中國鎂冶煉的排放也是為全球產業鏈而產生的。
董春明表示,需要客觀看待和分析這一輪鎂市場波動。新一輪鎂價上漲是在特別時期和背景發生的,各種因素疊加下,國內外基礎原材料價格存在普遍上漲;鎂價格上漲和堅挺形勢是供求關系和市場預期決定的,投機和炒作不是主因;本輪漲價前的多年間,鎂價格波動并不是很大,且基本在相對合理的比價區間。董春明認為,這一次鎂市場波動將促進鎂業發生積極的轉變。此輪鎂供應鏈出現“風險”,也是多年所積累的問題的集中爆發。這能讓各方看的更加清晰,進而做出相應的調整以避免問題的復發,避免自身再陷于“風險”之中,也避免市場的大起大伏。目前,多項共識已經基本形成并正在付諸于行動。盡管面對新冠疫情和經濟下行帶來的種種困難,以及種種不確定性,但是中國鎂產業鏈繼續加快產業轉型,努力向正確的方向邁進。
董春明還向與會者簡要介紹了中國鎂冶煉行業的改進和提升,不斷提升合規性、ESG績效和可持續性。還簡要介紹了中國鎂產業鏈在鎂創新應用方面的12個典型案例。董春明認為,雖然在復雜和困難的經濟形勢下,中國鎂產業鏈正在面對既有的問題和新的挑戰,但是應該堅信鎂和鎂產業鏈可為新時代新挑戰提供優化的材料解決方案,鎂產業鏈參與者仍然需要樹立信心,形成共識,加強合作,實現共贏,中國鎂工業必須也將能夠實現高質量發展。
董春明建議建立全球機制和合作項目,共同承擔鎂產業轉型升級和突破瓶頸的相關責任,共同加大相關投入并在產業鏈中分擔相關成本。大會的其他報告還來自:萬豐鎂瑞丁輕量化技術公司、俄亥俄州立大學、大眾汽車公司、德國DLR車輛概念研究所、美國石溪大學、德國亥姆霍茲HZH鎂中心、CM咨詢集團、Verde鎂業、Wastes Ecotech Srl廢物生態技術公司、日本鎂協、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MFE股份有限公司、Progressive Technology美國先進技術公司、安德烈·斯蒂爾股份公司、滑鐵盧大學、SMW Engineering等。報告集中展示了全球鎂研發與加工制造產業化、鎂應用的前沿科技,傳遞了最新動態。尚鎂網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kangmingfei]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