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期貨市場對外開放蹄疾步穩,在品種國際化上實現了從零到一、從一到多的跨越式發展,并探索出多種有效的對外開放路徑。今年8月1日期貨和衍生品法正式實施,我國期貨市場開啟高水平制度型開放新征程,為全球期貨市場參與者提供更多契機的同時,也增強了“中國價格”走向世界、贏得更多話語權的信心。
國際化品種持續擴容
2018年以來,我國期貨市場先后推出了原油、20號膠、低硫燃料油、國際銅期貨和棕櫚油、原油期權6個國際化品種,并在鐵礦石、PTA、棕櫚油期貨上成功引入境外交易者。隨著國際化品種交易日益活躍,境外交易者參與度持續提升,價格有效性也得到市場的廣泛認可,成為境內外企業跨境貿易定價的重要參考。
作為品種國際化的破冰者,上期所子公司上期能源(INE)在成功推出國內首個國際化品種原油期貨后,不斷復制成功經驗,又推出了20號膠、低硫燃料油、國際銅期貨和原油期權4個國際化期貨和期權品種,吸引了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境外交易者。根據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網站數據,截至今年9月底,在INE備案的境外中介機構累計達77家,境外特殊經紀參與者3家。
鄭商所于2018年11月底在PTA期貨上成功引入境外交易者,開啟國際化發展新征程,截至2021年年底,有來自20個國家和地區的422家境外客戶開戶,50家境外經營機構完成備案,PTA期貨境外客戶成交量占比13.2%。
大商所持續加快構建境內境外連通的新發展格局。2018年5月,鐵礦石期貨引入境外交易者,成為我國首個已上市的國際化品種。2020至2021年,棕櫚油期貨及期權先后引入境外交易者,在國內已上市品種上率先實現了期貨期權、場內場外和國內國際全覆蓋。目前已有來自新加坡、英國、澳大利亞、印度等26個國家和地區的境外交易者參與鐵礦石期貨、棕櫚油期貨及期權交易,在大商所備案的境外中介機構逾70家。2021年,大商所境外交易者日均持倉59萬手,占比6%。
“中國價格”走向世界
隨著境外交易者的積極參與,更加透明、公允的“中國價格”得到了境內外產業客戶的廣泛認可。目前包括“上海油”“上海銅”“上海膠”在內的期貨價格被廣泛用于現貨貿易及跨境貿易計價,成為國際大宗商品市場不可或缺的價格參考。
具體看,目前INE原油期貨的市場規模已成功躋身全球原油期貨市場前三,行情走勢穩定,更能反映亞太地區實際供求,以INE原油期貨為計價基準逐步得到境外客戶的認可,并初步形成了一個輻射亞太地區的原油貿易集散地價格。INE20號膠期貨已成為法人機構持倉占比最高的商品期貨之一,來自新加坡、泰國和中國香港的客戶已經廣泛參與到20號膠期貨的交易和交割中,越來越多的境內外產業客戶采用20號膠期貨計價。截至今年上半年,近30%中國天然橡膠跨境貿易商以20號膠期貨價格為定價基準。國際銅期貨有效填補了銅產業鏈國際貿易人民幣計價套保工具的空白,并逐步成為銅行業巨頭之間貿易定價的基準,目前江西銅業、中銅國貿、托克、埃珂森等境內外知名企業約定在銅礦和精煉銅的跨境貿易中以人民幣計價的國際銅期貨為定價基準。INE低硫燃料油期貨盡管上市時間不長,也已成為航運、船燃相關產業的風險管理工具,并成為國際貿易定價基準。復瑞渤商貿新加坡公司與中燃國際石油(新加坡)公司、招商局能源貿易(新加坡)公司等多家境外企業簽訂以INE低硫燃料油期貨為計價基準的船用燃料油供應合同,推動亞太地區低硫燃料油定價機制重塑。
作為全球規模最大、唯一采取單一實物交割的鐵礦石衍生品市場,大商所鐵礦石期貨在2018年5月對外開放后吸引了部分境外大型礦商和貿易商參與,“中國價格”在國際鐵礦石貿易中的影響力日益提升。近年來,全球最大鐵礦石生產商之一的淡水河谷已嘗試以大商所鐵礦石期貨價格為基準與國內大型鋼鐵企業簽訂鐵礦石基差貿易合同,進行人民幣計價、結算。越來越多的國內鋼鐵企業主動利用基差貿易向國際礦山采購鐵礦石,國內礦山也開始利用這一模式銷售國產礦。棕櫚油期貨及期權對外開放不到2年來,來自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等地區的產業鏈企業積極參與。如今,國內70%的棕櫚油現貨貿易采用棕櫚油期貨價格作為定價基準,棕櫚油期貨價格已經成為印尼和馬來西亞等主產地出口商與我國企業開展貿易時的重要定價參考,通過期貨價格信號將我國最大需方的市場變化及時傳遞給境外主產區,為提升我國棕櫚油產業的價格影響力提供高水平支持。
鄭商所PTA期貨不僅成為國內現貨貿易的定價基準,也吸引了英國石油、摩科瑞等境外企業的積極參與。目前PTA期貨價格已成為世界聚酯產業的風向標,有力提升了我國聚酯產業的整體競爭力。
探索多元化開放路徑
通過積極加入世界交易所聯合會、國際證監會組織、國際期貨業協會,以及與境外交易所簽訂諒解備忘錄等方式,國內期貨交易所積極探索多元化開放路徑,主動融入全球市場。
目前,經中國證監會批準,國內四家交易所均成為“合格中央對手方”(QCCP),對標國際行業規范,增強市場吸引力,更充分地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為全球投資者提供更多便利。同時,四家交易所均被歐洲證券及市場管理局(ESMA)納入第三國交易場所交易后透明度評估正面清單。
國內期貨交易所還就國際化業務規則“量體裁衣”,通過允許境外客戶使用外匯資金作為保證金、推出保稅交割制度、增加境外可交割品牌等手段,為境外交易者參與國內期貨市場交易與交割提供便利。例如,為便利境外客戶參與,大商所在鐵礦石等品種上推出了保稅交割業務,先后將大連港、青島港設為鐵礦石指定保稅交割倉庫,對打通境外企業參與實物交割“堵點”、提升價格代表性和影響力具有重要意義。2018年5月后,已有境外企業在大連港完成了鐵礦石保稅交割。
另外,國內期貨交易所積極研究通過結算價授權等形式拓展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2020年,上期所率先邁出重要一步,通過與挪威漿紙交易所簽約,發布紙漿期貨交割結算價授權協議,將中國紙漿期貨價格輸出到境外。
不僅如此,國內期貨交易所還持續探索通過信息共享、技術支持等推動跨境交易互聯互通。鄭商所推出境內首例參考數據業務,吸引全球市場主體參考或使用鄭商所期貨價格;持續建設易盛路由網絡平臺,提供跨境交易技術支持,比如北斗星平臺是目前我國覆蓋境外中心城市和客戶最多的期貨服務平臺。
中金所則持續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項目建設,2015年與上交所、德交所合資設立中歐國際交易所,2017年牽頭競標收購巴基斯坦證券交易所40%股權并成為第一大股東。
據期貨日報記者了解,跟隨期貨市場國際化腳步,國內期貨經營機構“走出去”的足跡已到達英國、美國、新加坡等主要國際金融中心,業務范圍覆蓋期貨經紀、投資咨詢、證券經濟、資產管理等,充分發揮了“走出去”“引進來”的橋梁作用。截至今年8月,共23家期貨公司在境外設立了26家一級子公司和30家二級子公司。
展望未來,加大國際化品種供給,推進結算價授權、產品互掛、境外設庫探索實踐,加強跨境合作,推動合格境外投資者參與期貨市場交易等,已成為國內期貨交易所深入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提升市場國際化程度的重要工作選項和任務。
- [責任編輯:Alakay]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