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5月23日,第十六屆(2023)國際太陽能光伏與智慧能源(上海)大會開幕式上,當被譽為“太陽能之父”的馬丁·格林教授代表全球綠色能源理事會,把書寫著“世界綠色硅都”的牌匾遞到包頭市委副書記、市長張銳手上時,世界級的硅都建設有了具象,科技和產業實現“雙向奔赴”,過去與未來實現“無縫對接”。
“世界綠色硅都”,又是包頭一張耀眼的新名片!綠色,是包頭成功轉型的寫照;世界,是包頭硅業發展的藍海。從火紅年代走來,步入追“光”逐夢的新賽道,惟其艱難、惟其篤行、惟其磨礪,才更顯包頭乘風破浪、勇立潮頭的高遠之志。
包頭位于中國正北方,“一五”時期,包頭是國家重點建設的老工業基地,是共和國“鑄盾礪劍”的地方,中國第一輛坦克、第一門高射炮、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的核燃料都是在這里生產。
進入新時代,說起包頭,給人印象最深的也許還是“草原鋼城”。作為北方工業重鎮,這座城市曾經創造無與倫比的成就和輝煌,但在轉型發展的浪潮中也有過失落和徬徨。
新時代新征程,包頭如何重振雄風、再創輝煌?答案就是:綠色發展,從“新”開始。
置身洶涌而來的“能源革命”,作為內蒙古工業基礎最好、裝備制造技術水平最高的城市,包頭市搶抓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歷史機遇,深入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2009年對包頭作出的“一個創新、三個實現”重要指示,全力擔負起打造現代新能源裝備制造基地的歷史使命,鮮明提出打造“世界綠色硅都”這一極具雄心壯志的奮斗目標。
打造“世界綠色硅都”
包頭有家底
在剛剛閉幕的第十六屆(2023)國際太陽能光伏與智慧能源(上海)大會上,自治區黨委常委、包頭市委書記丁繡峰這樣推介這座城市:“‘世界綠色硅都’之于包頭,在于‘世界級’的產業規模,在于‘世界級’的綠電支撐,在于‘世界級’的協同配套,在于‘世界級’的技術研發。”這4個“世界級”,生動說明了包頭發展晶硅光伏產業的底氣和實力。
自第一家晶硅光伏企業落戶包頭以來,短短幾年時間,包頭成為全國首個光伏產業產值超千億元的城市;今年底,包頭市多晶硅、單晶硅產能將分別占到全國的40%;2025年,多晶硅、單晶硅產能將分別占到全國的半壁江山、全球的45%。
產業規模背后,是光伏產業巨大的市場空間和包頭得天獨厚的風光資源優勢。
數據顯示,包頭市新能源技術可開發總量約5600萬千瓦,其中風電可開發量2540萬千瓦,地區平均風速及風功率密度較高,年利用小時數達到3300小時以上;光伏可開發量3060萬千瓦,年利用小時數超1650小時以上,是我國少有的風光資源富集地區之一,可謂“風光”無限。
有了綠電,更關鍵的在于綠電輸送。“在新能源送出方面,‘十四五’期間包頭規劃建設4條500kV 100%純新能源輸電通道,其中兩條通道將于今年年底建成,另外兩條將于明年年底建成,讓綠電直達大青山以南負荷中心,為晶硅產品低碳化綠色化生產提供最有力保障,為硅產業發展提供‘綠色電、便宜電、可靠電’。”包頭市發改委副主任葛揚介紹。
據悉,到2025年,包頭新能源裝機規模將超過火電裝機規模,包頭市光伏產業使用“綠電”比例將達到40%以上,2030年新能源發電總量將超過火電發電總量,6大新能源基地、4條100%純新能源通道,猶如一顆強有力的心臟,為光伏產業在包頭高質量發展輸送源源不斷的動能,也使包頭產光伏產品獲得領先行業的更低碳值,為企業通過“碳足跡”認證,進軍歐盟等國際光伏市場拿到珍貴的綠色通行證。
5月17日,東方日升3GW光伏組件項目正在緊張生產,10萬噸工業硅、10GW拉晶、5萬噸多晶硅等幾個光伏產業鏈上下游項目建設也在同步推進。
據東方日升包頭硅業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敖云松介紹:“東方日升光伏組件項目于去年9月份投產;拉晶項目正在緊張建設,預計今年9月底投產,10月底具備10GW生產能力;20萬噸工業硅項目預計于8月底具備投產能力。”
全產業鏈式發展,東方日升有張自己的“王牌”——“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
敖云松算了一筆賬:“我們目前形成的全產業鏈生產能力每年大概需要用電60億度左右,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在今年11月正式建成后,將年產32億度的綠電,通過源網荷儲一體化就地消納,可以滿足當下產業鏈產能電力需求的52%。可以說,我們依托包頭市得天獨厚的風光優勢,在減少‘碳足跡’方面已經走在了同行前列。”
在包頭,一場踏“綠”前行的發展大潮澎湃洶涌、勢如破竹。在一顆強大的“綠色心臟”驅動下,一條條源源不斷輸送綠電的通道,一場場城企間的雙向奔赴,讓“世界綠色硅都”包頭底氣十足、未來可期。
打造“世界綠色硅都”
包頭有誠意
“為什么大家都選擇包頭?”連日來,筆者走訪了包頭多家晶硅光伏企業發現,大家對這一問題的回復高度一致——環境優越!
內蒙古通威高純晶硅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習松說:“包頭的營商環境一年比一年好,特別是打造‘包你滿意’‘包你放心’營商環境服務品牌,給企業家吃下定心丸、安心丸。”
今年3月18日,雙良三期50GW大尺寸單晶硅拉晶項目在包頭正式開工。短短兩年時間,三期項目開工,頭部光伏企業雙良在包頭開啟了全速奔跑模式。
“包頭抓發展的勁頭很足,這給了我們很大的信心。”雙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繆雙大如此評價。
這樣的勁頭體現在良好的政企互動上。從2022年9月至今,包頭已經連續舉辦10場“政商懇談早餐會”。
市委書記、市長做東,100多位企業家受邀參加,面對面餐敘。“把最能解決問題的人和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放到一起,早餐會釋放出了最好的效果。
“早餐會可以讓我們與主要領導面對面、不拘束地聊一些問題”“吃好早飯談好事情,還不影響回去繼續工作”“早餐會桌上有人員名單,并有微信群二維碼,入群可以和市領導隨時溝通”,參會的企業家紛紛對這樣的政商溝通形式點贊。
幾個月來,隨著“政商懇談早餐會”等長效溝通機制的建立完善,企業訴求直達市委、市政府已經成為常態,有力保障了項目的順利推進和企業的生產運行。
2023年1月13日,包頭市制定出臺《包頭市打造“包你放心”法治化營商環境二十條措施》,并組建硅產業鏈和稀土產業鏈兩大“法務聯盟”,為廣大企業營商辦事、創新創業提供穩定、公平、透明、便捷的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
1月28日,春節后第一個工作日,包頭市召開招商引資招才引智暨優化營商環境動員大會,動員全市各級干部要精準有力招商引資,以招大引強、補鏈延鏈為重點推進“綠色硅都”建設,全力培育新增量、打造新增長點,為回到歷史最高水平、重振包頭雄風提供堅實產業支撐。
2月17日,包頭市硅產業納稅服務中心在包頭市昆都侖區稅務局智慧辦稅廳啟動,這是全國首家硅產業納稅服務中心。國家稅務總局包頭市昆都侖區稅務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馬寧介紹,包頭市硅產業納稅服務中心可實現硅企業涉稅事項辦理線上線下雙“綠色通道”,為硅產業稅費服務專員提供“直連式”一對一管家式服務。
貼身服務下,政商懇談早餐會一次次直擊“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營商環境100條、法治化營商環境20條、保障企業用工10條……一條條改革、舉措持續打造“包你滿意”“包你放心”的硬保障。
“企業家的眼光是獨到的,這么多光伏頭部企業都選擇包頭,肯定不會錯。”“落地包頭后,我們除了享受到多方面的優惠政策外,各級領導干部還走進企業,現場解決問題。”來自包頭晶澳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內蒙古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等企業的負責人紛紛表示。
一流的營商環境、充分的資源要素配置保障讓企業輕裝上陣,這座老牌工業城市以不斷刷新“當年簽約建設、當年投產達效”的“包頭速度”,推動硅產業發展從優勢到勝勢。
5月19日,中清光伏包頭基地一期投產,從3月29日啟動建設到正式投產,僅僅歷時50天,再一次刷新了項目建設速度,而這也是當下包頭晶硅光伏產業發展速度的最好見證。
真誠的姿態、良好的勢頭、遠大的前景,吸引眾多企業前來包頭搶灘布局。如今協鑫、通威、大全、新特等13家頭部企業在這片土地上布下自己的產業版圖,40多家光伏企業接踵而至、落地扎根,追加投資、擴大產能,與這座城市攜手實現眾望所“硅”的藍圖。
打造“世界綠色硅都”
包頭有產業
建設“世界綠色硅都”需要完整的產業鏈條、良好的產業配套和巨大的產業規模作為支撐,而這也恰恰是包頭的另一個優勢所在。
包頭市委書記丁繡峰表示,“包頭發展硅產業從一開始就本著‘既求全、又求強’的原則,著力構建完整產業鏈和產業生態。我們圍繞光伏產業鏈上下游左右側開展精準招商,目前已形成從工業硅到多晶硅、單晶硅,再到切片、電池片、組件的完整光伏產業鏈。”
不久前,筆者走進包頭美科硅能源有限公司三期20GW單晶拉棒項目施工現場,看到一片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這一邊,工人在安裝、調試單晶爐,那一邊,甫一安裝好的設備直接“在線”生產。其原料來自對門的“鄰居”——內蒙古通威高純晶硅有限公司。
在包頭,晶硅光伏企業“門當戶對”的情況并不少見。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產品就地消納,晶硅光伏產業集聚效應和配套優勢可見一斑。
年初以來,包頭市在加快一大批項目建設、投產的同時,全力以赴加快延鏈、補鏈、擴鏈,大力發展電池片、支架、焊帶、EVA膜、逆變器、匯流箱等下游產業,加快構建光伏制造全產業鏈。
包頭市發改委主任劉永明說:“為了快速發展光伏裝備產業,我們持續優化‘保姆式服務’,一方面積極幫助企業找訂單,另一方面積極引入上下游及周邊配套產業,像坩堝、光伏玻璃、光伏支架、邊框等產品,讓企業采購盡量能夠不出包頭配齊配全。”
透過相關部門負責人的表態,從上游的多晶硅、單晶硅棒、單晶硅片,到下游的電池片、組件以及應用,在包頭,一條完整的光伏產業鏈已逐漸清晰可見。
回看過去,從第一家多晶鑄錠企業落戶以來,包頭就開始布局晶硅光伏及配套產業發展。近年來,包頭更是政策不斷聚焦加力,先后出臺保障光伏產業發展的一系列規劃、方案、行動計劃,全市上下心齊勁足,以“有解思維”推動硅產業在短短兩三年內迅速成勢。
目前,全市光伏硅產業已形成包括多晶硅、單晶拉棒、切片、組件等環節在內的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形成多晶硅產能33.5萬噸、單晶硅產能138.8GW、切片產能25GW、組件產能8GW。
面向未來,包頭硅產業正在乘勢而上、加快發展。
打通上游!硅產業發展的主要原料是工業硅。目前,包頭市正在加快工業硅項目布局,其中,大全能源計劃在包頭市固陽縣投資建設30萬噸工業硅項目——“目的只有一個——確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安全。”
延伸下游!包頭市各級政府主動出擊,招引簽約下游電池、組件項目,填補空白,延長產業鏈,加緊布局、做大做強電子硅,“無中生有”引進發展有機硅,著力培育形成千億級半導體產業集群和有機硅產業集群。
今年,包頭還要繼續重點實施38個光伏產業項目,同時簽約18個項目,涉及太陽能電池片、光伏電池、光伏組件等領域。
在被授予“世界綠色硅都”稱號后, 包頭市委副書記、市長張銳堅定表示:“我們將扛起旗幟、挺膺擔當,順勢而為、逐光而行,全力推動光伏產業全鏈條發展,構建以光伏產業集群為核心、以半導體產業集群和有機硅產業集群為兩翼的萬億級硅產業集群,為包頭重振雄風、再創輝煌提供硬核支撐。”
打造“世界綠色硅都”
包頭有支撐
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和人才是“世界綠色硅都”的強有力支撐。
5月16日,在雙良三期50GW單晶硅施工現場,由雙良自主研發的智能化全鋼結構間冷塔系統進入鋼結構吊裝階段。“不斷嘗試利用新技術,推動企業降本增效、綠色發展。”雙良集團公司副總裁、雙良硅材料(包頭)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國銀介紹。
在弘元新材料硅片分選車間,機械臂上下揮舞,24小時不間斷工作,從硅片清洗到分選已經實現了全自動化,不僅節省了人工成本,效率也提高了。單條生產線平均每15分鐘就有2000片硅片打包裝箱。
“2022年,公司的總營收為219億元,其中99%來自包頭基地。”弘元新材料包頭有限公司行政經理鄭永吉介紹,目前正在建設的四期40GW單晶拉晶及配套項目,應用了行業最先進的技術和設備,項目建成后,產能將比同行提高10%—15%,節能降耗15%左右。
如今,云集包頭的硅產業頭部企業都擁有著引領行業前沿的技術優勢,已形成百家爭鳴、百舸爭流的局面,更多新技術、新工藝落地生根,既助推產業發展跑出了“包頭速度”,也成為包頭硅產業屹立全球行業前沿的硬支撐。
通威、大全、新特等頭部企業采用的改良西門子法,是目前生產多晶硅最為成熟、最容易擴建的工藝。 協鑫采用硅烷流化床法多晶硅生產技術路線,具有流程更短、生產效率高、可連續生產、含碳量少等優勢。雙良、弘元、晶澳、阿特斯、美科、東方日升等頭部企業采用的直接法,是目前國際領先且應用最廣的單晶硅生產工藝。弘元等企業的金剛線切片技術,是當前主流的切割工藝,在降本增效等方面具有巨大優勢。
同時,包頭市加速創新鏈與產業鏈融合發展,雙良、大全、弘元、新特等頭部企業的研發中心陸續落戶包頭,國家光伏硅材料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正在加快建設。未來三到五年,包頭市將大力支持重點硅企業技術研發,推動建立“世界綠色硅都”行業標準,努力把包頭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硅產業先進技術研發中心、認證中心、檢測中心、推廣中心,真正使科技創新成為產業的最大增量、最新動能。
構筑聚才“洼地”、用才“高地”,是包頭市近年來聚焦的“重中之重”,在不拘一格引進各類人才,推動實現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同時,加大人才培養力度,為發展蓄能。
蒙特公司與清華大學、中科院過程所等高校和科研機構開展產學研合作,引進博士8人、碩士28人,依托“光伏材料與電池全國重點實驗室”籌備建立包頭分院,實現科技興企、人才強企。
2021年11月30日,包頭市第一家產業學院——美科硅能源學院正式落戶包頭職業技術學院,企校雙方共建專業,共同開發課程,共建光伏實習、實訓基地,拉開了政校企合作的序幕,為企業培養更多更好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今年投入使用的包輕院“弘元學院”實訓基地,由弘元新材與包輕院各投入1000萬元搭建全國一流的新能源光伏產業實訓基地。這是自治區首個單晶硅生產實訓基地,該項目正努力打造成為全國“校企合作”的示范標桿。
如今,內蒙古科技大學正在籌建光伏學院,著力培養與光伏產業發展適配的技術和應用人才。
包頭市充分發揮本地職教資源優勢,建立光伏能源等一批校企合作產教聯盟,通過“訂單班”“工匠班”為企業定向培養大量實用技能人才。
人才隊伍的聚沙成塔,讓包頭這座“世界綠色硅都”的成色更足、能級更高,正推動包頭向著建設全國、全球最負盛名的硅產業中心城市的目標不斷邁進。
奔騰不息的黃浦江,見證了包頭作為老工業城市在轉型升級、“追光逐日”新賽道上一路奔跑的榮耀時刻;頑強拼搏的包頭人,用勇往直前、發奮圖強,創造了從零到千億的發展奇跡,讓“世界綠色硅都”屹立于祖國北疆。
來源:內蒙古日報
- [責任編輯:Alakay]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