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在我國鐵合金產量最大的地級市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煉鋼“調味料”——鐵合金產業的底色不再是黑色。作為典型傳統產業的鐵合金,通過轉型升級,更換了綠色底色。
工人們坐在舒適的中控室里,熟練地操控電腦屏幕下方的搖桿,遠程控制爐前機器人進行作業。干凈整潔的廠區內,看不到騰空而起的煙柱,聞不到刺鼻的氣味,綠化率高,科技感足……這座西部城市正在以實際行動改變著人們對鐵合金產業低端落后的刻板印象。
鐵合金如同煉鋼行業的“調味料”,它的加入讓鋼鐵的用途千變萬化。因此,鐵合金是鋼鐵工業和機械鑄造行業必不可少的重要原料,其改造升級直接關乎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和供應鏈安全。但曾經的鐵合金產業存在裝備水平低、環境污染大、單位能耗高等問題。
“傳統產業不是落后產業,只要搶抓機遇、轉型升級,依然可以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硬脊梁’。”烏蘭察布市市長奇飛云說,以前“人人喊打”的鐵合金產業,如今在烏蘭察布市“涅槃重生”。
數據顯示,2023年,烏蘭察布市鐵合金行業完成產量953萬噸,同比增長21%,占全國產量的27%,能效標桿值以上產能比例超過30%以上,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當下,烏蘭察布市鐵合金產業正在努力脫胎換骨,讓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成為產業代名詞。
騰籠換鳥,從“量”到“質”淘汰退出一批落后、低端、低效產能。過去兩年,將不符合規定的普通合金礦熱爐全部淘汰,讓新增產能的綠電應用比例超過60%。
深挖潛力,技改升級一批符合產業政策的企業。將列入改造的普通合金礦熱爐,全部完成密閉,年可節約能耗23萬噸標準煤;對國家不要求密閉的特種合金礦熱爐,在國內率先試行密閉。兩年來,累計完成節能技改項目39項,節約能耗27萬噸標準煤。很多企業已實施5G智慧工廠建設,機器人等高科技裝備和先進工藝一應俱全。
延鏈補鏈,強力推進余氣、余熱、固廢再利用。用礦熱爐產生的廢渣制作建筑材料、用礦熱爐余熱為居民提供冬季供暖、用礦熱爐尾氣制作甲醇……在烏蘭察布市,生產一塊鐵合金所產生的廢渣、余熱、余氣全部被“吃干榨盡”。
來源:新華社
- [責任編輯:Alakay]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