錳加工企業由2003年的2家增加到現在的25家,錳業產值由2003年的1.1億元上升到2007年的8.2億元,增長7.5倍。短短幾年間,天等縣錳業得到了迅猛發展。
“這種發展是以可持續為前提的”。 在保護中開發錳礦資源,促進錳礦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天等縣在錳礦的開發利用上進行了積極實踐。
“錳業發展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
天等縣錳礦資源豐富,是全國錳礦生產基地之一。據礦產資源勘探專家預測,全縣錳礦儲量約1億噸以上,目前,已探明可開采的錳礦儲量為2600萬噸。把資源優勢化為經濟優勢。天等縣把錳業作為該縣第一支柱產業來抓,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抓好錳礦資源的開采利用。經過多年的發展,天等縣對錳礦資源的開采利用有了進一步認識。
從調查情況看,目前天等縣錳礦資源總量從數字上看不小,僅東平礦區儲量就達2000多萬噸,是天等縣一大資源優勢。但經過幾十年的開采,已消耗相當多的儲量。按照年正常開采,全縣礦山現有儲量可開發到2020年左右。此種狀況若不改變,作為天等縣支柱產業之一的錳業發展將后勁不足。
“錳礦資源開發利用既要滿足當前建設的需要,又要考慮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只有在保護中開發錳礦資源,在開發錳礦資源中注重保護環境,注重資源的充分利用,才能最大限度地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總結錳業多年發展經驗,天等縣黨委、政府在全縣上下一再強調錳業發展的這一思路。
“在保護中開發利用錳礦資源”
根據天等縣“十一五”發展規劃,到2010年,該縣錳業產值將達20億元以上。其中:2008年錳業產值目標達12億元以上,2009年錳業產值目標達16億元以上,2010年錳業產值目標達20億元以上。
按照這一目標,天等縣強化政府對錳礦資源的管理職能,切實加強錳礦開發利用管理。一方面理順錳礦礦山采礦權,督促業主辦理相關的證照手續,組織符合開采條件的礦點恢復生產;重視采礦排污設施的建設。同時嚴格限制小礦山發展,加強礦山企業的開采技術改造,提高開采技術水平,提高開發回采率,減少資源浪費。
為了給錳業未來的發展提供更具潛力的發展空間,天等縣還從長遠考慮,提出利用好縣內外兩種資源,立足本縣資源,鼓勵引進縣外優質錳礦資源,優勢互補,以延長本地錳礦資源的利用期限。
東平錳礦區被國務院、自治區列為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重點礦區。對此,天等縣組織相關職能部門開展礦山專項整治工作,嚴厲打擊無證開采、亂采濫挖違法行為,使全縣礦業生產開發得到有序進行。對偷逃錳礦稅費行為,天等縣也進行了嚴厲打擊。
“在錳業發展中注重合理布局及創新”
根據天等錳業的發展趨勢,天等著重建設錳業基礎原料基地,控制錳業加工建設總量。在錳礦開發和加工的規劃建設時充分考慮天等總體工業布局、大區域發展戰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環境、區位優勢、相關自然資源稟賦、交通運輸狀況、人力資源狀況等因素,規劃好錳業總體布局,以利于錳業可持續發展,合理配置各種資源,化解不必要的惡性競爭,提升整體競爭力。
以創新求發展。天等縣大力實施技術創新戰略,積極引導企業開發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和適銷對路的產品,重點加快中信大錳年產3萬噸電解金屬錳項目建設,凱豐錳業有限公司年產1萬噸電解錳第三條生產線項目的實施,抓好天等鐵合金有限公司礦熱電爐技改項目。同時,繼續狠抓企業節能減排工作,對3家自治區重點監控企業及6家崇左市重點監控企業實行跟蹤督查,通過降低能耗來降低成本,提高企業效益。
錳業的快速發展需要良好的環境。天等縣強化服務意識,實行縣處級領導班子掛點企業服務機制,幫助企業理順解決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同時,以機關行政效能建設為契機,從經貿、國土、統計、財政、電業、稅務等部門抽調人員組成工作組,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帶隊,深入企業車間,調查了解企業生產情況,為企業排憂解難。
天等縣更是利用價格杠桿,優化錳業發展環境。通過對銷往縣外的錳礦收取價格調節基金,適當控制錳礦外流,提高天等縣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同時籌集資金對該縣錳礦加工企業實行補貼,爭取通過補貼后該縣企業生產成本與縣外同類企業持平,從而凸顯天等的錳礦資源優勢,吸引外地客商前來投資天等錳業。(來源:左江日報)
本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
編輯:蔣義濤
MSN: jiangyitao-yy@hotmail.com
E-mail:service@ferro-alloys.com
投訴MSN:hanne_jie@hotmail.com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