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鉬鐵市場總體狀況是報價混亂,行情整體下調,實際成交稀少,觀望情緒漸濃。鋼廠招標采購的價格下調到105000-108000元/噸,這樣的價格一出現隨即引發市場眾多的反應。對于那些有庫存又想回收資金的供應商,在現在的市場狀況下著實有些招架不住了,地位也越來越被動,他們所能做的只是隨波逐流,為了爭奪訂單而不惜降低報價,甚至虧本出貨,于是市場上低于110000元/噸的報價越來增多,108000-110000元/噸成了主流市場報價。當然我們不能否認的是——在市場上存在較多低于110000元報價的情況下,那些在120000元以上的,斷然是沒有成交的,“他們只是按照自己的生產成本報出的較為合理的價格”。
中國鐵合金網了解的情況是,河南、遼寧等國內鉬鐵主產區的生產廠家基本都處于停工的狀態,基本上不對外報價。我們所了解到的廠家報價也出現嚴重的高低斷層,有的報價107000-110000元/噸,有的報價在120000-125000元/噸,還有的報價在130000元/噸以上。如此大的差距,讓市場參與者感到越來越困惑。對此,我們的建議是,市場參與者不必太在意市場價格到底是多少,關鍵是要量力而行,無論是供應商還是采購商,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核算出能承擔的價位在什么地方,另外目前的市場不太適宜貿易商進入和操作。
鉬鐵市場如此,原料市場也可窺見一斑了。本周鉬精礦主流價格下滑到1550-1650元/噸度,但成交欠缺。鉬精礦廠商表示,低于1700元/噸度的價格,就已經接近成本線甚至已經虧損,如果不是急需回收資金,沒有人會在目前的行情下出貨。中國鐵合金網在與行業人士的交流中得知,目前已經有一些企業在核算存貨的收益率,他們根據自己對未來市場的預期,把資金利息和銷售價值做了對比,得出的結論是存貨收益可能會更大一些。中國鐵合金網建議其他企業,與其隨波逐流虧本甩賣,倒不如對企業做一次徹底盤查,靜下心來細算一筆賬,得出一個兼顧眼前又考慮長遠的最優方案。
關于業內人士普遍關注的未來鉬行業的去向問題,筆者在前幾天的“中國鉬市場受進口產品沖擊增大”這篇文章中,也簡單談了自己的看法。總體來說,未來影響鉬行業的政策因素存在不確定,很大程度上讓這個行業的前景如同霧里看花。日前,商務部部長陳德銘表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要千方百計保持出口穩定增長,防止外需大幅回落,將加大對出口企業的財政支持力度,按照國際慣例逐步恢復出口產品零關稅”。雖然關稅調整的消息并未確定下來,是否也會惠及“兩高一資”產品的出口也為未可知,但是中國整體的出口市場來講是個積極的信號,我們期待著。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轉載請注明www.ferro-alloys.com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