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山西實現GDP5785.9億元,增長10.1%,增速回落3.1%;工業增加值3170.6億元,同比增長11.8%,增速回落7.6個百分點。
山西GDP與工業增加值增速雙雙回落,煤炭產業由盛而衰是主要原因,煤炭占據山西工業半壁江山。7月25日,秦皇島港5500大卡市場煤價為631元/噸,比上年末下跌229元/噸。
一位山西省內經濟研究專家說,煤炭產業不景氣,保守估計影響山西上半年GDP增速約5個百分點。同期,山西煤炭產量同比增長12.8%,增速回落近10個百分點。
受訪的山西省內經濟領域官員樂觀估計,山西經濟第四季度可能有所回升;但受訪專家對山西未來數月的經濟增長表示悲觀,由于山西經濟波動與全國形勢有4-6個月滯后期,第三、四季度,甚至明年初,山西經濟增長仍可能處于低位。
在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中,投資仍是山西經濟發展的最重要支撐力。
山西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山西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751.5億元,增長24.1%。其中,第一、二、三產業投資分別完成96.5、1263.1、139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7.1%、28.6%、20.1%。
在工業生產領域,山西上半年工業增加值3170.6億元,同比增長11.8%,較去年同期回落7.6個百分點。1-5月,山西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414.3億元,同比下降5.3%。這是自4月以來,工業利潤連續兩個月下滑。長期以來,山西煤炭工業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利潤比重80%左右,煤炭工業利潤高低決定山西省內工業利潤。今年5月開始,國內煤炭需求回落、價格下降,產量繼續增長,全社會存煤快速增加,市場供大于求趨勢明顯。因煤炭價格大幅下跌,煤炭行業利潤增幅大幅跳水。1-5月,山西煤炭行業利潤400.8億元,同比增長3.2%,比上年同期回落33.6個百分點;山西五大煤炭集團盈利罕見地出現負增長。
山西經信委數據顯示,1-5月在山西3683戶規模以上企業中,1417戶虧損,虧損面為38.5%,虧損企業虧損額137.2億元,同比增虧49.1%。
山西所產煤炭主要外運,對外部市場依賴度大。2011年山西煤炭產量和外運量分別達到8.6億噸、5.8億噸,保守估計2015年外運煤炭6億噸。這種大進大出的特殊貿易格局,使經濟發展容易出現大起大落。此外,山西輸出初級產品為主的特征導致整個經濟處于產業鏈的前端和價值鏈的低端,容易出現經濟發展了,但是效益不高,陷入“有增長而無發展”的困境。
山西社科院能源經濟研究所所長韓東娥說:“從煤炭工業發展戰略上研究,山西應從煤炭大省向煤炭強省轉型,提升煤炭產業發展的質量,而非單純在量上擴張。”
作為資源大省,山西的轉型首先是煤炭產業的轉型。2010年底,山西獲批“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山西將此次“綜改”視為其轉型的大平臺和大載體。但一年半之后,山西“綜改”的具體方案仍在等待國務院審批。
在綜改正式方案獲批之前,山西省內也曾有過一系列嘗試,如遴選省級轉型綜改標桿項目、批復11市和11個省級試點縣(區、市)2012年綜改工作的行動方案等。
但先行先試的效果并不理想。一位山西本地官員說:“綜改更多停留在宣傳層面,綜改區建設在稅收、土地、行政管理等方面并沒有硬手段,更缺少配套措施支持裝備制造、醫藥、物流、信息產業、高新技術等非煤產業。”
山西此前提出了“以煤為基、循環高端、多元發展”發展路徑。“但資本是趨利的,在煤炭經濟形勢好的時候,市場會引導資本向煤焦冶煉領域轉移。簡單地說,既然挖煤能賺錢,那又為什么要選擇其他產業?”上述官員說。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