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睡中国人不会痛吗,国精产品一品二品国精日本,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99

掀开奶罩边躁狠狠躁苏玥视频,无码专区3d动漫精品,去阳台跪着把屁股抬起来,精品国产丝袜黑色高跟鞋


謝旭人: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財稅政策

  • 2012年07月19日 10:36
  • 來源:

  • 0
  • 關鍵字:中小企業 財稅政策
[導讀]
[提要]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中小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已成為提供新增就業崗位的主渠道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在促進經濟發展、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上述稅費減免和補貼政策的有效落實,對于減輕中小企業負擔、緩解國際金融危機對企業生產經營的不利影響,發揮了重要作用——謝旭人(財政部部長)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中小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已成為提供新增就業崗位的主渠道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在促進經濟發展、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小企業創造的財富也是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目前,占全國企業總數99%的中小企業,提供了全國80%的城鎮就業崗位、65%的發明專利和75%以上的技術創新,上繳稅收約為國家稅收總額的50%。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中小企業發展,近些年來專門制定并不斷完善有利于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自2003年實施《中小企業促進法》以來,國務院2005年發布《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2009年發布《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2010年發布《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通過實施這些政策措施,積極營造良好環境,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首次安排專節論述促進中小企業發展。2011年以來,國務院多次召開常務會議,研究確定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今年4月19日,國務院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這些政策措施,為中小企業健康發展提供了越來越寬松的政策環境、越來越公平的市場環境和越來越健全的服務體系,并已取得積極成效。

  財稅政策在國家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一攬子政策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多年來,財政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在進一步深化稅收制度改革、建立完善公共財政體系的同時,不斷加大對中小企業發展的支持力度,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財稅政策措施也日益豐富完善,形成了以稅費優惠政策、資金支持、公共服務等為主要內容的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財稅政策體系。

  一、加強和改善財政宏觀調控,為中小企業發展創造寬松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

  一般而言,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型微型企業發展規模較小,在采購、生產、銷售等方面的競爭中居于相對劣勢地位。這些特點決定了中小企業應對市場風險能力較弱,在宏觀經濟處于上升期,中小企業的這些弱點暴露不明顯,一旦經濟下行、市場有“風吹草動”,不少中小企業面臨的困難就比較大。因此,寬松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是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保障。

  財政政策是政府實施宏觀調控的重要工具。針對經濟運行的不同形態,需要及時采取適當的財政政策。2008年下半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我國經濟發展面臨著嚴峻挑戰,外部需求明顯減弱,產能過剩問題凸顯,企業經營困難加重,經濟增速加快下滑的風險明顯增加。黨中央、國務院果斷決策,出臺實施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一攬子計劃,及時調整宏觀經濟政策取向,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等。2010-2011年,為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成果,我國保持積極財政政策取向不變,并不斷增強調控的針對性、靈活性和有效性,為擴大內需、優化結構、改善民生、推進改革、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今年以來,我國面臨的國際經濟環境復雜嚴峻,黨中央、國務院要求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在實施過程中,將重點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減輕企業和居民負擔。落實新的個人所得稅法,減輕中低收入者稅收負擔。實施好提高增值稅、營業稅起征點等減輕小型微型企業稅費負擔的政策。對小型微利企業實施所得稅減半征收優惠政策。開展好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并穩步擴大試點范圍,促進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發展。降低部分進口商品關稅,增加能源資源性產品、先進設備和關鍵零部件進口。擴大物流企業營業稅差額納稅試點范圍,完善大宗商品倉儲設施用地城鎮土地使用稅政策,對蔬菜的批發、零售免征增值稅,減輕物流企業和農產品生產流通環節的稅收負擔。清理取消部分涉及企業的行政事業性收費。二是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費能力。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落實最低工資制度。擴大財政補助規模,提高城鄉居民特別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減輕群眾在教育、醫療、住房等方面的負擔,增強城鄉居民消費能力。三是推進社會事業發展,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較大的財政支出力度,著力調整和優化支出結構,加大民生投入,向基層、農村、邊遠地區和困難群體傾斜,推動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保障性安居工程、公共文化等社會事業加快發展。優化投資結構,加強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嚴格控制新上項目,防止重復建設。嚴格控制行政經費等一般性支出,切實降低行政成本。四是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區域協調發展,推動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加大科技投入,優化科技支出結構,大力支持自主創新和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積極推動節能減排,加快發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建立健全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政策體系。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資金支持力度,實施稅費減免政策,促進中小企業穩健經營和持續發展。大力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發展,促進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推動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落實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各項財稅政策,提高困難地區落實各項民生政策的保障能力。擴大綠色重點小城鎮試點,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

  下一步,我們將密切關注經濟運行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完善相關政策措施,適時適度進行預調微調,進一步提高政策的針對性、靈活性和前瞻性,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為中小企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

  二、實施稅費減免和補貼政策,減輕中小企業負擔

  (一)近年來我國減免企業稅費負擔和補貼情況

  近些年來,我國稅收制度基本保持穩定,總體上減稅是主基調。特別是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國家出臺實施了一系列結構性減稅政策。其中,既有面向包括中小企業在內的所有企業的稅費減免政策,如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新的企業所得稅法實施后稅率由33%降到25%等,也有專門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

  一是在按20%的低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的基礎上,自2010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對年應納稅所得額低于3萬元(含3萬元)的小型微利企業,其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二是自2009年1月1日起將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的征收率自6%和4%統一降至3%。三是對符合條件的軟件企業、自主開發生產動漫產品企業、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在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方面實行優惠政策。四是自2008年1月1日起,對從事農、林、牧、漁業項目的所得免征、減征企業所得稅。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給予免征增值稅和印花稅優惠政策。五是2008年下半年以來分七次提高部分勞動密集型商品、附加值和技術含量較高商品的出口退稅率。六是清理取消了一批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2009-2011年,累計取消、停征和減免158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和7項政府性基金。

  與此同時,對企業按有關規定吸納就業給予補貼。如對企業招用就業困難人員,與之簽訂勞動合同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按其為就業困難人員實際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給予補貼等。

  上述稅費減免和補貼政策的有效落實,對于減輕中小企業負擔、緩解國際金融危機對企業生產經營的不利影響,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2012年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的主要政策措施

  小型微型企業的發展,關系到城鄉居民就業、科技創新和整個經濟活力。2011年下半年以來,針對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型微型企業發展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為進一步有效、有力支持其發展,結合新的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經國務院批準,在已有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稅費優惠政策基礎上,又加大了扶持力度,制定完善了促進小型微型企業發展的一系列稅費減免政策。

  一是大幅提高增值稅和營業稅起征點。全國924萬余戶個體工商戶無需繳納增值稅和營業稅,占全部個體工商戶的比例達63%以上。二是從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市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等生產性服務業開展了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改革試點。從一季度上海試點情況看,小型微型企業減負明顯,服務業發展勢頭強勁。三是將小型微利企業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政策延長執行期限并擴大范圍,即對年應納稅額6萬元(原為3萬元)以下的小微企業減半征收所得稅。四是自2011年10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對符合條件的家政服務企業取得的收入免征營業稅。五是進一步擴大了農產品初加工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范圍。六是自2011年11月1日起至2014年10月31日,免征金融機構與小型微型企業簽訂的借款合同印花稅。七是延長農村金融機構營業稅優惠政策。延長金融企業中小企業貸款損失準備金稅前扣除政策。八是加大行政事業性收費減免力度。從2012年2月1日起,取消253項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的涉及企業的行政事業性收費;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對小型微型企業免征22項管理類、登記類、證照類行政事業性收費。同時,進一步完善企業按有關規定吸納就業的補貼政策。

  三、加大財政資金投入,促進解決中小企業融資等問題

  為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財政部門逐年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示范作用、杠桿撬動作用、催化潤滑作用,著力解決中小企業發展的關鍵問題,加強中小企業發展的薄弱環節。

  (一)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促進中小企業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

  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中小企業發展的資金支持力度。截至2011年底,中央財政已累計安排專門用于中小企業發展的各項專項資金達到561.8億元,其中2008-2011年共安排406.8億元。2012年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141.7億元。

  一是安排發展專項資金,促進中小企業專業化發展。該項資金明確了扶持重點,包括:鼓勵中小企業節能減排,重點支持中小企業生產或應用節能減排產品技術改造項目,集群和聚集區內廢棄物綜合治理利用項目;加強中小企業與骨干企業專業化協作,重點支持主導產業中小龍頭骨干企業重點產品技術改造和改擴建項目;促進中小企業產業升級和延伸,重點支持中小企業技術改造升級,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產業向前端和后端延伸。

  二是安排創新基金,支持技術創新。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主要用于支持技術創新、培養技術創業企業家;鼓勵和扶持中小企業研發和生產,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吸引和帶動金融機構加強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活動的支持等。針對創新人員學歷高、技術高、研發經費高的特點,通過貸款貼息、無償資助等不同方式給予企業支持。

  三是設立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引導企業創新創業。國家通過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向創業投資機構參股,擴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投資總量;與創業投資機構共同投資于初創期中小企業,降低創業投資機構投資風險;對已投資于初創期中小企業的創業投資機構予以一定的風險補助,增強其抵御風險的能力。

  (二)著力撬動社會資金,促進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

  近年來,財政部門通過支持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發展、實施金融財務政策等措施,積極撬動社會資金流向中小企業。

  一是支持擔保機構發展。中央財政從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中安排專門支出,對信用擔保機構圍繞中小企業開展貸款擔保業務和降低收費標準進行補助。同時,實施了相關稅收優惠政策,促進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發展。截至2011年底,中央財政共安排中小企業信用擔保資金84.4億元,支持擔保機構累計為28.7萬戶中小企業提供了1.1萬億元貸款擔保。在中央財政的帶動下,地方財政部門也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在財稅政策的有力支持下,我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數量、業務規模快速增長,有效緩解了中小企業融資難。截至2010年底,全國融資性擔保法人機構6030家,注冊資本總額4506億元。 

  二是實行鼓勵金融機構向中小企業貸款的金融財務政策。允許金融機構對符合一定條件的中小企業貸款進行重組和減免。放寬中小企業呆賬核銷條件。完善金融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績效考核體系。優化農村中小企業融資環境,實施縣域金融機構涉農貸款增量獎勵政策。對符合條件的國有創業投資機構和國有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投資于未上市中小企業,豁免將首次公開發行時實際發行股份數量的10%轉由全國社會保險基金理事會持有的轉持義務。在這些政策與其他政策的共同作用下,我國中小企業貸款的規模和比重穩步提高。2011年,金融機構新增中小企業貸款(含票據貼現)3.27萬億元,占全部企業新增貸款的68%。

  四、加強服務和政策引導,促進中小企業開拓市場和穩健經營

  (一)加強對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支持

  服務平臺在解決中小企業共性需求,暢通信息渠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發展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實現創新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支撐作用。為加強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2010年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促進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了促進服務平臺建設的有關支持政策。各級財政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和中央財政技術改造專項投資,進一步加大了對服務平臺建設和運營的支持,并吸引和帶動社會投資投入。在加大資金投入的同時,出臺了促進服務平臺建設的相關稅收優惠政策。

  截至2011年底,中央財政通過安排專項資金,支持了1000多家服務機構開展服務活動,300多個小企業創業基地和公共服務平臺,帶動地方建立小企業創業基地近2000余家,全國已經形成了一批服務中小企業的公共服務設施。

  (二)政府采購向中小企業傾斜

  運用政府采購政策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是國際慣例,各國政府通常將政府采購作為向中小企業提供市場、培育中小企業競爭實力的重要手段。我國《中小企業促進法》也規定,政府采購應當優先安排向中小企業購買商品或者服務。為進一步發揮政府采購的政策功能,促進符合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政策目標,產品、服務、信譽較好的中小企業發展,2011年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制訂出臺了《政府采購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暫行辦法》,要求負有編制部門預算職責的各部門,應當預留本部門年度政府采購項目預算總額的30%以上,專門面向中小企業采購,其中預留給小型微型企業的比例不低于60%。非專門面向中小企業的項目,要對小型微型企業產品給予6%-10%的價格扣除。同時,探索引入信用擔保支持中小企業參與政府采購。

  (三)支持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

  為了引導和鼓勵我國中小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積極擴大出口,降低經營風險,我國設立了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主要支持內容包括:參加境外展覽會、企業管理體系認證、各類產品認證、境外專利申請、國際市場宣傳推介、電子商務、境外廣告和商標注冊、國際市場考察、境外投(議)標、企業培訓、境外收購技術和品牌等。

  根據外經貿形勢發展的需要,考慮我國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能力的現狀,2010年,財政部和商務部重新制定了《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管理辦法》,擴大了支持范圍,將支持對象的標準由原來的出口額在1500萬美元以下提高至進出口額在4500萬美元以下。目前,中央財政已累計支持項目55.5萬個,直接受益企業約14萬家,對支持我國外貿出口、開拓多元化新興國際市場、促進民營經濟快速發展、提高中小企業國際競爭力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四)規范中小企業管理制度

  針對中小企業基礎管理薄弱、財務制度不健全的問題,2011年10月,財政部制定頒布了《小企業會計準則》,要求自2013年1月1日起在全國小企業范圍內施行,鼓勵有條件的小企業提前執行。該準則旨在規范小企業通常發生的交易或事項的會計處理原則,為小企業處理會計實務問題提供具體而統一的標準。為確保《小企業會計準則》的順利實施,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貫徹實施〈小企業會計準則〉的指導意見》。這些規范的出臺,將有利于加強小企業內部管理、進一步拓展小企業發展空間。

  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涉及到方方面面,財政部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的決策部署,進一步完善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財稅政策,并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協調配合,共同為中小企業發展創造良好條件,支持中小企業持續健康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和“十二五”規劃目標的順利實現。

  本文根據財政部部長謝旭人201259在國家行政學院省部級領導干部中小企業發展研討班上的報告整理(消息來源于行政管理改革)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

請登錄后評論!   登錄   注冊
請先登錄再評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遵义市| 成都市| 阿拉善左旗| 锦州市| 会宁县| 佛教| 鹰潭市| 舒兰市| 宁远县| 正镶白旗| 宁陵县| 柳林县| 分宜县| 乐清市| 磴口县| 金山区| 广饶县| 靖西县| 澎湖县| 郓城县| 龙山县| 兴安县| 攀枝花市| 清苑县| 伊春市| 泰兴市| 宣城市| 内乡县| 土默特右旗| 雷山县| 临沧市| 梁河县| 西和县| 哈巴河县| 图片| 北川| 中卫市| 拜城县| 阿瓦提县| 天气| 新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