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四川日報
———對話攀枝花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趙愛明
記者:從開發初期的“弄弄坪上七戶人家”,到如今百萬人口的現代化新興工業城市,攀枝花走過44年的歷程。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即將來臨之際,您有何感想?
趙愛明:攀枝花是在新中國成立后孕育、建設和發展起來的一座年輕的城市。1965年,從全國各地調集的大批開發建設者匯聚到當時的“攀枝花特區”,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經過三代建設者的奮斗,將諸葛亮筆下的這片“不毛之地”,建成一座現代化的新興工業城市,并在創業過程中形成了“艱苦奮斗、團結協作、開拓進取、無私奉獻、科學求實”的“攀枝花精神”。這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應該如何傳承與創新?這是攀枝花人必須思考的課題。
記者:從“百里鋼城”到“釩鈦之都”,攀枝花如何推動資源型城市的產業協調發展、城鄉統籌發展?
趙愛明:在準確把握發展階段性特征的基礎上,市委、市政府確定了“四個傾力打造”的戰略重點———依托優勢富集的鐵和釩鈦資源,傾力打造高水平的戰略資源開發基地;依托獨具特色的南亞熱帶立體氣候資源,傾力打造現代特色農業基地;依托冬暖夏涼的氣候條件和自然生態、獨特人文的旅游資源,傾力打造中國西部的陽光生態旅游度假區;依托處于兩省交界的區位條件以及業已形成的產業和城市基礎,傾力打造川西南滇西北區域性中心城市。
記者:攀枝花如何實施“四個傾力打造”呢?
趙愛明:以創新資源開發模式為抓手,堅持不懈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大力促進“資源就地轉化,產業鏈就地延伸”。加強自主創新,促進產業鏈由低端向高端延伸,實現支柱產業多元化,促進經濟發展由資源依賴轉向技術依賴,由主要依靠投資驅動轉向主要依靠創新驅動。根據省委提出的“建設全國一流、世界一流的釩鈦資源開發基地”的要求,我們大力推動鋼鐵經濟向釩鈦經濟跨越,力爭占領世界釩鈦領域的戰略制高點。
以“創衛”和“創模”為載體,千方百計改善人居環境。市委、市政府鮮明提出“新賬不欠,老賬快還,絕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發展”,關停110余家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企業。城市環境的顯著改善,大大增強了廣大市民對攀枝花這座城市的認同感、歸屬感和自豪感。
以打造川滇交界區域性中心城市為目標,全力以赴推進城市轉型。立足于攀枝花的可持續發展,從規劃、設施、服務三方面入手,推進攀枝花由工礦區到工業城市、再到綜合性現代化大城市轉型,力爭到2015年將攀枝花打造成百萬人口大城市和川滇交界區域性中心城市。
當地之最
▲資源之最———鈦資源儲量占世界儲量的35%,世界之最;釩資源儲量占世界儲量的11%,中國之最;每平方公里水能資源分布密度,世界之最;活化石古植物攀枝花蘇鐵成林植株23萬株,世界之最。
▲冶金之最———普通高爐冶煉釩鈦磁鐵礦,世界最先;共生礦霧化提釩工藝,中國之最;氧化釩單廠產能,世界之最。
▲建設史“之最”———“象牙微雕鋼城”攀鋼,噸鋼占地面積世界最少;二灘水電站大壩高240米,亞洲最高;城市跨江大型橋梁380多座,全國最密。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