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通脹隱患將可能與我們長期伴隨。2012年應警惕為圖求短期之利而大開信貸閘門。
12月14日,201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落下帷幕,會議明確2012年依然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并重點提出2012年仍需控制物價防止價格反彈。
短期而言,貌似物價已不再是我國經濟最為憂心的難題,自今年7月起,我國CPI已從6.5%,逐步回落到8月的6.2%、9月的6.1%、10月的5.5%和11月的4.2%。
但是,這一短期的回落,并不代表物價已真正進入下降通道:一者,近期4.2%的物價水平與歷年相比,明顯仍屬高企;二者,短期物價的回落,與近期外資的緊調回調、以及下半年以來出口的急劇減少密切相關,由此大幅收縮我國的外匯占款投放。
當然,對2012年而言,在進出口關稅調整并支持加大進口的政策之下,貿易順差勢必將進一步減少,由貿易順差所引發的貨幣投放壓力亦將相對減輕。但是,與此同時,很難說歐美資本項目流動在短期的救急之后,不會再度回流我國,因為就中長期而言,無論是我國經濟的增速、還是人民幣的升值趨勢,與持續陷入債務困境的歐美相比,優勢仍然明顯。
更為重要的是,我國持續施行的“穩健的貨幣政策”,事實上并不代表真正的“從緊”,其實質是相對均衡基礎上的相機而動。
以今年的“穩健的貨幣政策”為例,雖然存款準備金率一度高達21.5%,一年期存款利率高達3.5%,但在公開市場逾2萬億元凈投放的持續對沖之下,我國信貸總量與2010年的7.9萬億元相比,雖有小幅減少,但全年仍高達7.5萬億元左右。如以此與2007年的3.6萬億元和2008年的4.8萬億元相比,仍明顯處于高位。
以此類推,2012年的“穩健的貨幣政策”,M2增速雖然可能有少許回落,但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已明確的“保持貨幣信貸合理增長”,或許意味著2012年的新增信貸總量或將高于2011年的7.5萬億元左右。
物價與貨幣政策緊密相關,因此,2012年的物價走勢仍不容樂觀。甚至有可能在信貸放大的基礎上,再度反轉進入持續上升通道。因為,這不僅僅與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走勢有關、亦不僅僅與貿易順差所引發的外匯占款有關,更為關鍵的是,與我國當下的貨幣存量有關——與當下美國M2總量9萬億美元、日本10萬億美元相比,我國M2總量已高達近80萬億元(約合12萬億美元),基本與歐元區總量相當。而如果對比M2占比GDP,則我國當下已高達1.8,遠高于日本的1.5、歐元區的0.9和美國的0.6。在G20國家的大家庭里,我國已是“貨幣化”水平最高的國家。
這個信號告訴我們,通脹隱患將可能與我們長期伴隨。2012年應警惕為圖求短期之利而大開信貸閘門。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