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鐵合金網"平臺,請加微信號:fa9988com
===============================
央行出其不意降息了,這是央行慣用手段,雖在意料之中,但時間節點還是有些突然。這一方面反映出宏觀當局的無奈,另一方面也顯示央行操控思路更加務實。 20日公布的匯豐PMI下探至50,再碰榮枯線,也是幾個月來新低,表明未來宏觀經濟不樂觀。 事實上,諸多經濟指標均反映出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其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同比指標呈現出一路走低趨勢,而最新生產者價格指數更是創32個月來新低,通縮壓力增大。在這種背景下,所謂的“微刺激”基本沒有意義,而此前央行多次使用定向降準和利用貨幣工具SLF和PSL向銀行注入流動性,效果甚微。 導致貨幣政策效果不彰的原因在于政策工具缺乏效率。存款準備金率是總量工具,其沒有結構性功能,期望通過定向降準來調節信貸走向的想法過于天真,管理者忽略了市場對政策信號的判斷能力,也無視市場主體對資源配置的自我約束本能。無論是商業銀行惜貸,還是企業主動減少融資,都是基于微觀主體對宏觀經濟的悲觀判斷,其最終結果就是央行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失靈。 由于市場不買賬,國務院多次提出的降低融資成本的政策并沒有奏效,“微刺激”難以繼續實行,宏觀當局礙于早先的政策宣示,遲遲不敢主動全面降準,甚至降息,而此番央行出其不意降息,顯然是被逼無奈,只能使用價格手段,直接降低融資成本了。 盡管動作遲緩,但央行降息仍具有積極意義,其具有較強信號傳遞作用,會正確引導市場預期。 除了對刺激增長具有較大力度支持外,也具有金融改革積極指向。不是先降準,而是先降息,反映出央行貨幣政策調整思路初見端倪,即將貨幣政策中間目標由數量轉向價格,直接通過利率調整來實現促進經濟增長的貨幣政策最終目標。 當然,此次降息同時也不忘利率市場化改革,央行做法值得稱贊。在下調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同時,央行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上限由存款基準利率的1.1倍調整為1.2倍,進一步推動存款利率市場化。這一方面有長遠改革意圖,同時也有短期功利目的。10月居民存款繼續下降,對銀行造成壓力,不僅影響銀行發放貸款,更可能導致實體經濟缺血,提高存款利率上限空間目的就是穩住居民銀行存款。 不過僅僅穩住存款并不能就此改善銀行可貸資金不足問題,國務院常務會日前提出增加存貸比彈性,其目的就是增加銀行貸款能力,只不過這種小打小鬧改革,恐怕仍是無濟于事。 市場呼吁取消存貸比聲音強烈,但由于受制于《商業銀行法》,存貸比改革只能是小腳女人邁步。據銀監會官員透露,明年全國人大很可能修改《商業銀行法》,這將為取消存貸比指標,奠定法律基礎。 千呼萬喚始出來,央行終于賣出更為寬松貨幣政策的第一步,這也是降息周期的開始。可以預料,全面降準措施也會隨后推出,即便降準拖到明年,市場預期也一定會變現。為應對美元加息而導致的資金流出,央行不得不通過全面降準來對沖基礎貨幣供給的減少。 盡管央行貨幣政策趨向寬松,但宏觀經濟何時見底仍需觀察。除美國經濟復蘇明顯,歐盟和日本經濟仍在泥沼中掙扎,這會繼續抑制中國出口增長。考慮到消費持續低迷,政府投資減速,結構調整繼續,宏觀經濟探底需要時間。 寄望通過民間投資拉動增長的愿望也不現實,除了融資成本外,民間資本尚沒有出現主動投資的熱情。這顯然不是錢的問題。(鳳凰網) 更多詳細信息,請關注中國鐵合金網 =============================== 歡迎【訂閱】鐵合金網微信號:fa9988com |
- [責任編輯:Puyunyun]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