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供給側改革對金屬價格的影響度取決于中國產量全球占比
供給側改革只有對金屬價格產生影響才對投資者有意義,中國金屬產量占比決定了此次供給收縮對價格的影響度。因此供給收縮更應當關注中國供給占全球比重較高的品種(稀土85%、鎢82%等)。工業金屬方面中國礦產量全球占比(銅9%、鋁22%(電解鋁52%)、鉛49%、鋅37%、錫37%、鎳4%)。
稀土中國產量全球占比最高(85%),大面積虧損亟待變革
中國稀土產量自85年起始終保持全球第一,98年起產量占比始終在80%以上,15年產量10.5萬噸,全球占比85%。盡管供給占比高,但隨著稀土價格一路下跌,輕稀土略有盈利、中重稀土已然陷入全行業虧損,急需進行供給側改革。2015年北方稀土和盛和資源盈利同比降37%和90%,五礦稀土和廣晟有色(51.500, -0.60, -1.15%)虧損4.2億元和2.7億元。
鎢中國產量占比82%,價格下滑致全行業虧損
中國鎢行業現狀如下:1)以58%的儲量供應全球82%產量;2)無配額超采現象嚴重(14年中國鎢礦生產配為8.9萬噸,實際產量13.8萬噸,超采近5萬噸);3)鎢全行業虧損(廈門鎢業(21.000, -0.02, -0.10%)15年虧損6.3億元,14年盈利4.4億元;章源鎢業(9.170, -0.11, -1.19%)15年虧損1.6億元左右,14年盈利0.65億元)。
供給側改革利于稀土、鎢價格回暖
供給側改革利于稀土、鎢價格回暖,回暖力度要看供給側改革政策推行力度。由于稀土和鎢是中國產量占比全球最高(分別為85%和82%)的品種,因此也是供給側改革最受益的行業。兩個行業都存在私采比重較大的特征,供給側改革或將重點打擊私采超采部分,進而影響到金屬價格,造成稀土、鎢價格的逐步回暖。(來自互聯網)
- [責任編輯:Jiang Li Juan ]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