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改萬里行之四:代號虎、虎、虎!記住這個光伏行業的秋天。(內附電改萬里行系列之一、二、三)
五彩灣,中國的電力發展史上注定會記錄下的一個地方。
他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洲昌吉市,距離烏魯木齊市區近300公里。這一片并不五彩的戈壁灘,這里,是準東能源工業基地的所在地。
2011年,一個名叫東方希望的企業來到這片不毛之地,開啟了他們的創業歷程。五年過去了,一座座清潔環保的自備電廠拔地而起,一排排電解鋁車間整齊排列。至2016年底,這里將擁有400余萬千瓦的發電裝機,以及140萬噸電解鋁的生產能力。隨著遠期規劃的逐步完成,這里或將成為擁有800萬千瓦裝機容量的一個工業基地。除了自備電廠,屆時將成為一座擁有250萬噸電解鋁、45萬噸工業硅、12萬噸單晶硅,以及配套的鑄造、提純、切片生產能力的綜合體。
基地配套露天煤礦儲藏量10億噸,熱值4500-5000大卡,距離電廠20公里。通過一條亞洲最長的皮帶輸送設備,直接將煤送入園區,不需要任何汽車轉運。電廠采用空氣冷卻,不消耗水資源。生產生活用水通過政府配套建設的5000萬噸水庫予以保障。
企業與國家電網解裂,完全依靠自己的不同規模機組以及不同生產車間及生產流程來控制負荷變化情況,確保在用電安全與經濟效益之間取得一個最具性價比的平衡。從而相較其他競爭對手,其并不需要電網為之提供各項安全服務,自然也就不必繳納與之相關的各項費用。
相比近在咫尺的兄弟單位,僅此一項,就有著可觀的成本節約。(甚至于兄弟單位看到這個成本節約效果,紛紛威脅與電網解裂,從而令電網主動下調了相當比例的服務費用。)這樣一條有著中國特色的民營企業高效成本控制之路,經過幾年來的運行經驗積累,目前一切生產正常。
一方面,由于用電成本是電解鋁等高耗能行業的主要成本之一,平均每噸鋁需要用電13500度。東方希望通過自有煤礦,自有電廠,自有孤網,借助發達的鐵路公路運輸體系,將遠在陜西的氧化鋁資源,運輸到新疆五彩灣加工,全過程大量采用自動化設備和機器人,高度規范化和無人化。最終,將新疆的成品輸送到全國各地雖然增加了一些運輸成本,但卻將各地資源利用率發揮到了最優,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另一方面,五彩灣這一片苦寒之地,完全符合大家關于戈壁灘的一切印象。車在蒼茫的原野上奔馳,一座現代化的鋼鐵城市逐步超越了地平線上的雜草和灌木,越來越清晰的出現在我們的視野里。當你認為一次枯燥的探訪將以慰問的方式展開的時候,15平方公里廠區的全面綠化,足球場,藍球場,圖書館,恒溫游泳池,定期的休假以及每一間宿舍的空調,都給著我們一種錯覺。
這里的綠化程度絕對超過北上廣一流地產商的平均覆蓋率,即便相比成都等園林城市新建小區里的人們,也相差無幾。這里的工人來自四川,內蒙,甘肅,寧夏,新疆。陜西等等。滿足7000多人的餐廳同時提供清真與漢族兩種食品,大盤雞與回鍋肉交相輝映,手抓飯、現烤的面包、蛋糕、切好的哈密瓜隨時取用。廠區內部交通有班車,有超市,有銀行。。。
我一直強調,優秀的企業,不僅僅是為了利潤而生。有些人,一個人可以享用的,也許比自己貢獻的多。但大多數人所創造的,其實遠遠多于自身的消耗。更是有這么一些人,他們所創造的,遠遠不是自已所能消化的。他們完成的,是一種社會積累,是一種社會責任。甚至,是人類文明進程的一次進化。
美國建立200年以來的歷史,證明了資本家與工人在剝削剩余價值之后,仍然有著共同的成長,甚至相互轉化與促進。敲骨吸髓的剝削只能是殺雞取卵,分配機制的現代化,正是美國的企業得以不斷成長的基礎。。。
很高興看到這樣一個企業,既充分履行了環保責任,又為中國制造提供了更可靠的成本保障,還給如此多的人們,創造了一個體面的工作生活機會。企業家得到的,也許是每年十位數的利潤,可這與前面相比,難道真的很重要么?企業家就是天天吃鮑魚喝名酒,一輩子又能吃多少?
閱歷所限,在我的心目中,好的企業很多,偉大的企業還不多。這一次電改萬里行的調研活動中,很高興看到了一個企業,完成了自然資源與管理優勢的協調互補,在利潤與可持續發展上,迎來了戴維斯雙擊。雖然五彩灣園區目前的電解鋁產能并不是全國最高的,但如果考慮高效環保等綜合效益,其在全世界也是擁有絕對優勢的企業。按照當前鋁價,其擁有的兩位數以上的凈利潤率,也是令無數低端小廠所汗顏。
做為一個冶金企業,相信故事已經告一段落。后面的橋段,無非是:“擴電廠——擴鋁廠——搶份額——擴電廠”的循環上映。。。
但這會成為一個將成本控制做到如此極致的企業的天花板么?
在上一個筆記中我說:
能源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生意,清潔能源是未來的方向。
今天我還想說:
每噸多晶硅需要耗電7萬度。
全中國最大的孤網。
最低的煤價。
最優秀的高耗能管理團隊。
充足的企業利潤和現金流。
當這些關鍵詞聯系在一起的時候,相信很多事情就不需要我來過多解釋了。
。。以上,僅僅是序,全文共9000余字,不想看的,現在就可以關閉了。。
我在2016年初的時候,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
由于光伏行業本身高度依賴政府補貼,經濟轉型周期必將出現補貼資金流緊張。現有成本不可能支撐大規模的清潔能源開發,過度消費政策將給企業發展帶來極大的行業波動風險。為了扶持行業發展,政策電價下降幅度必然弱于產業進化速度,相關電價調整節點一定會產生搶裝。
但隨著630搶裝的完成,中國的光伏組件產能大量閑置,又將一定程度上導致相關產品價格大跌。進而部分高杠桿企業,將陷入資金流緊張的困境,伴隨著供給側改革與去杠桿的雙重壓力,恐將進入:“降價——觀望——再降——沒人買——再降——”的惡性循環。只有當下一次政策逐步明朗之后,大家才會通過更新的財務模型來確定投資規模。
與大家交流,基本上一級市場上大家都一邊哭窮,一邊忙著做首富,二級市場中都忙著增發、送股、搶業績。市場上的聲音都在YY著德國的100%新能源,究竟多久能來到中國,那又是一個多么巨大的市場。。。。
于是我只好用賭酒局來吸引大家的關注。我告訴大家,2016年,光伏組件價格一定在630之后,會降到3塊錢以下。。。。2016年9月21日,據中國多晶硅發展論壇覆蓋了全行業95%公司的統計結果,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組件均價為0.41美元(約合人民幣2.73元/瓦)。初步計算,兄弟今年贏的酒局,足夠在下一個630到來之前,每個月請一次客。
如果,大家還有心情的話。
就在我們電改萬里行走到一半的時候,光伏領跑者基地最近一次招標,有企業報上網電價0.52元/度。而且,并不是鳳毛麟角的嘩眾取寵。而是大量企業均大幅度的降低了自己的報價,主要中標價格在0.6元/度以下。按此價格測算,組件成本或已達到2.5元/瓦區間。以至于政策制定部門,都提出了大幅度降低上網電價的“征求意見稿”。行業里爭當首富的聲音沒有了,都開始四處哭窮。前幾天還在搶占光伏持貧指標的朋友們,又宣稱自己才是應該扶貧的對象。。。
不過,由于此次政策在分布式電站的扶持方面,存在一定的引導空間。不到24小時,剛剛還在要求被扶貧的朋友們,就在朋友圈鋪天蓋地的發出了:“全國搶屋頂,現金價格優。”的口號。號召大家利用國慶假日,走到田間地頭,走遍大街小巷,走進縣委書記的辦公室,走上財務自由的人生巔峰。。。
上一次聽到這句話,好像是丘吉爾在發布抵抗法西斯入侵的演講里。
我糊涂了。
是什么在支撐、左右、控制或者干擾這個市場呢?三個月的時間,從4元,到3.5元,到3.05,到2.7,以及2.5。。。如此大的情緒波動,背后隱藏了些什么?
這個疑慮從8月份開始,我發現我的賭局開始有機會兌現了。帶來的沒有一絲欣喜,卻是滿腹的惆悵。。。直到8月底我看到了0.61/度的山西陽泉領跑者基地報價,內心中的震驚無以言表。難道,這個行業的未來,真的是以大家嘴里說的:惡性競爭,來實現的么?在零和博弈之中,準會是真正的受益者?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難道用戶最終會真的受益么?
風電在中國已經有1.5億行,光伏發電也達到5000萬千瓦的量級。這是一個秒殺很多國家全部裝機總量的數字。對于這樣一個對于能源體系有著舉足輕重影響的行業,我想,我們絕對不應該用:新能源,這種帶有歧視性的字眼來描述。他們已經是電力體系的一部分,他們已經是中國制造的重要影響因素。如此一個數千億資產的行業,出現如此之大的波動,實在令人震驚。
我們調研了整個產業鏈的各個巨頭,直到一個偶然的機會,我想我知道了原因:
東方希望來了。
我們來看一組數字吧:
1、一噸多晶硅要用7萬度電,雖然經過一代代技術人員的努力,多晶硅用電成本已經不是大頭,僅占總成本的40%左右。
2、江蘇省大工業用電220千伏以上,峰平谷電價分別為:1.0252、0.6151、0.3050元/度。
3、2016年9月30日徐州4800-5200大卡煤炭價格495元/噸,5500-5800大卡煤炭價格565元/噸。同日新疆阜康6500大卡煤炭價格220元/噸,五彩灣地區露天煤礦5000大卡煤炭自采成本加運費不足百元。
4、按中國當前煤電平均度電煤耗,30-100萬機組,平均在350-270克左右。
5、新疆昌吉到江蘇徐州,3400公里,火車每節車箱可以裝60噸,運費30500元,每噸運費510元,約等于0.15元每噸/公里。
由于相關成本為企業機密,且生產及計算過程仍存在專業報價及運輸要求。我們僅按照部分公開信息,以及適當的、保守的假設。在假定新疆地區自備電廠煤價100元以內,不考慮孤網的成本優勢,在同等的管理水平及綜合成本的情況下,僅僅將徐州地區的高耗能產能轉移到新疆,將會出現的成本變化,予以計算,相信可以知道一個趨勢性的概念。
新疆地區多晶硅成本優勢計算公式為:
(徐州噸煤價格-新疆噸煤價格)/噸*度電煤耗*每噸多晶硅耗電總量-往返運費
(495-100)/1000*0.35*70000-510*2=8658元
近期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為:6.67:1
每公斤多晶硅僅僅煤價成本將可下降1.3美元。
如果新疆煤價成本控制在60元以內,每公斤硅料成本可以下降1.45美元。
不考慮峰谷電價,僅計算孤網運行節省的安全備用、過網費等相關費用假設為0.05元/度,則每公斤硅料成本可以下降:0.05*70000/1000/6.67=0.52美元。
2016年7月,江蘇某廠原生多晶硅含稅價格為135元/公斤,2016年9月為95元/公斤。這一次降價,相信是伴隨市場供需的再平衡,企業主導完成的。伴隨著政策風險的逐步釋放,應該已進入穩定的投資回報區間。但如果產能轉移至新疆地區,或仍將有2美元左右的成本下降空間。
(注:1、硅料原料運輸距離及銷售地區如比江蘇更近,亦可以一定程度上節省運費;2、未計算切片過程的電費節省空間;3、未計算大規模建設給降低管理成本、損耗及銷售費用。在此均忽略。)
由此可知,不論是從煤炭價格的角度,還是電網及運輸成本的角度,新疆地區對于以多晶硅為代表的高耗能產業來說,都是天堂。而且,伴隨著光伏轉化效率的不斷提高,切割技術的不斷完善,每噸多晶硅可以發的電,將越來越多。
我們知道,影響光伏成本的主要因素包括:
1、轉化率的提升;
2、生產工藝的進化;
3、工業化生產的攤銷;
4、低成本電費。
隨著金剛線切割,黑硅技術的迅速成熟與普及,行業巨頭紛紛把目光盯在了新疆這片土地上。新特能源新產能投產,協鑫布局新疆多晶硅產業園的消息,不絕于耳。由于政策的鼎力支持,行業的不斷進化以及規模的逐步擴大,先進產能建設速度越來越快,成本越來越低。這根本就是一條常規的優勝劣汰之路,哪里有什么大家口中的惡性競爭???
原有產能折舊已計提完畢,新產能低價高效才是促進價格下降的源動力。
除了協鑫、大全、新特這種深耕行業的巨頭,特別是隨著東方希望這種鯰魚的進入,挾12萬噸晶硅全產業鏈產能的氣勢,相信帶給大家的,不是更多的期待。反而是更多的確定性。
因為僅僅新疆,就將出現30萬噸以上的高效產能。
隨著全球經濟新常態,歐美日各國的用電負荷已經長期停止增長。特別是隨著德國制造競爭力的逐步喪失,以及美國工業4.0的短期困境,我們相信發達國家體系對光伏需求的增長幅度將長期低迷。做為全球經濟唯一亮點與發動機的中國,十三五規劃的1.5億千瓦光伏電站的規模,每年平均也僅將保持在20GW左右。
即便算上印度及東南亞的部分新增需求,我們可以看到的硅料新增需求也是有限的。這或許正是優勢企業帶頭降價,促進產能出清的原因。特別是隨著轉化率的提高,切割效率的提升,同等產量多晶硅帶來的裝機量將更高。那么,也就意味著對新增產能消化的進一步制約。
我們相信伴隨著新疆多晶硅產能逐步投產,整個行業將面臨一輪新的洗牌。失去技術優勢的外國企業將首先被市場放棄,進而是沒有成本優勢的中小企業也將淡出我們的視野。
特別是隨著高效組件產能的進一步投放,我們或許會迎來一個硅料,切片,組件全面下調價格的周期。甚至,我們可以大膽假設在三年后的某一天,組件價格達到2元以下。光伏電站全系統中,組件價格將成為次要成本。由之帶來的上網電價,全面達到中部地區火電上網電價水平。
整整幾代光伏首富的平價上網夢想,終于實現。
一段心路歷程記錄到這里,指尖竟有了些許顫抖。
光伏達到平價上網,意味著什么呢?
首先,雖然光伏擁有不可解決的自身技術缺陷,必須依賴儲能調峰或者電網調度。而且東部地區沒有大規模的土地可以供光伏這種低密度的能源使用。
但,中國很大。真的很大。很大。。。
隨著平價時代的到來,以建筑一體化,農光互補及屋頂分布式為代表的光伏核心開發模式,將迎來天量空間。光伏發電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廣泛存在,雖然單位密度底,但是他在相當程度上,通過與其他電源和儲能的配合,我們將不需要完全依賴電網來滿足我們對能源的渴求。自然也就不必承擔額外的使用成本。
特別是隨著光伏成本的進一步降低,電網將從滿足供應,轉變為:提供保障。那么,這個每個影響中國幾萬億產值的行業,將迎來新的機遇與挑戰。伴隨電改相關政策的進一步深入,我想我們可以思考的機遇,有很多。
其次,傳統能源企業也面臨轉型。
誠然,光伏永遠無法解決我們對于高密度能源的需求。而且受太多的技術因素影響,其永遠不可能成為社會能源供應的主體。
但隨著成本的降低,其市場地位,將從現在的:增量替代,進一步發展到:存量替代之中。隨著國家經濟的恢復,環保力度的加強,社會發展對于低成本能源的渴求,高成本、高消耗的老舊火電將成為直接替換的對象。特別是在我國山東地區,大量存在的小火電自備電廠,以犧牲環境容量和社會效率為基礎,獲得了大量透支社會責任后的經營成本。與光伏行業創造大于消耗相比,剛好相反。劣幣驅逐良幣的進程,可以一時得勢。不可能永遠持續。現在擁有相關優勢的企業,如不能盡快調整生產模式,必將被淘汰在可持續發展的大潮中。
而傳統電力行業,面對低成本的挑戰,唯一的選擇就是積極擁抱技術與成本的進步,將企業自身發展與光伏行業進化路線相結合,形成有序的淘汰與開發計劃,將企業自身的發電結構進行優化與調整。同時,利用在傳統能源領域所積累的資金、技術、管理優勢,深層次的切入光伏行業的全產業鏈之中,通過優勢的結合,謀求新時期的優勢。百年企業得以維系的基礎,正是針對自身的不斷進化。
能源行業,從來容不得雞鳴狗盜之徒,傳統能源企業大規模進入光伏領域,正是這個行業最正確的打開方式。
最后,儲能與電網將出現重大新增需求。
儲能其實是一個綜合的概念,其中包括了:調峰,調頻,調相,黑啟動等一系列的技術范疇,往往屬于一個比較宏觀和強調規模的領域。光伏成本的大規模降低,必然會帶來更多的新增需求。那么,其自身技術缺陷,也就給市場提出了新的挑戰。
我們一直在貫徹一個觀點:凡是能用“多能互聯”解決的,就不要用儲能。水火風光核,每一種能源,存在就有他的市場空間。如果借助電網高效運行,將不同發電技術的優勢進行互補,簡單來說,就是:在白天的時候盡量消化光伏,在夜間采用水電與火電。從而取長補短,達到社會效益的最大化。這是一些發達國家已經采用的路線,也是長期以來我們在常規能源上采用的策略,相信會進一步的加強。(詳見我們之前的一些報告,在此就不多加贅述。)
我們現在強調的,是分布式儲能的概念。
隨著光伏的大規模發展,烏云對于短時間發電量的波動、夜晚對于發電效率的影響、占地面積和安裝距離的禁錮,都讓光伏這種能源從一開始,就難以滿足人們大規模應用的需求。甚至被冠之以“垃圾電”的惡名。打破大家對于技術的恐懼,越是有問題的地方才越是商機。儲能更應該是一種系統的概念,不論在發電端,還是輸電端,或者用電端,都應該利用不同的技術,以更優化的供應成本和安全效果,給用戶更好的使用體驗。
儲能的每一項應用,都是增加成本的。所以我們強調需要在有效的協調了現有的多能互聯的技術框架之后。面對新增的儲能需求,開展全方位的工作。
至于成本,別忘記,這是在中國。
任何一項技術,在中國只要有了市場的需求,都將在相當快的時間內,逐步走向市場。2016年的光伏會展,我們已經很難看到外國廠商的存在就是證明。以至于,我越來越懷疑我們的政策制定部門,是否有必要不斷的費時費力去制定扶持標準?是否應該直接制定技術規范,之后直接放開市場,讓大家在技術體系的監督下,自由發揮市場功能。現在每天影響我們的,往往不是成本如何下降,而是我們有千百種贏利方式,卻不給我們準入的門檻,不讓我們進去自由發揮。
電改的過程中,相關企業的一句口頭禪,就是:安全。那么,什么是安全?誰能提供這種安全?我們需要做什么,才能打破這種安全的禁錮??
儲能是解決安全顧慮的徹底解決方案。
當我們不需要承擔過多的安全恐嚇成本,當我們擁有更可靠的安全用電體驗,沒有什么壟斷是不能打破的。想想網購時店小二諂媚的笑臉吧,沒有什么可以阻擋我們追求上帝體驗的腳步。
儲能有很多技術路線,抽水蓄能成本大體在每度電0.2元。鋰電池伴隨著騙補的大規模懲罰和產能的快速提升。我們確信:伴隨補貼的快速減少,電動力增長曲線的逐步平緩,動力電池產能飛速擴張后,其產能閑置率必將大范圍提高。為了維持企業的正常開工率,相關企業只能在合理利潤率區間繼續生產。
鋰電池行業的發展進程,將從2017年度開始,由專供電動車的暴利驅動,第一次進入紅海競爭。
電動車用電池的產能富余,催生儲能成本下降,從而給儲能帶來機會。我們曾經認為2016年是光伏追蹤元年,2016的630之后,是組件破3的時刻。縱觀現在的電動車產業鏈,或許我們也可以說:2017年將是儲能元年。
據相關企業介紹,目前鉛碳電池儲能成本在0.4-0.5區間,三年內,伴隨著鋰電池規模的進一步幾何級放大,相信應該也會達到同樣水平。動力電池儲能將以分布式儲能的方式,深入光伏電站的發電端,用戶側等小微市場,利用自身對場地、運維的高適應性,成為抽水蓄能等系統級儲能的重要補充。特別是伴隨第一批電動車批量到期淘汰,梯次利用電池以及日常生產中形成的B級電池,將以更低的成本,進入這個市場。
我們假定特高壓的輸電成本為每1000公里0.07元。從寧夏、內蒙、四川到達華北、華中、華南的大體距離都在1000-1500公里區間。
那么,按照西部光伏配特高壓+鋰電池來算,2019年0.35+0.1+0.4=0.85元/度,已經達到或低于東部地區的高峰電價。實現了大規模供應的銷售側平價。
考慮到河南,山西,河北等中部省份,光照尚可且擁有大片土地,距離東部也不遙遠,還擁有完善的電網體系,那么光伏的輸電費將可以大幅度節省。參考“多能互補”“分布式儲能”等理念和技術的應用,同水電,抽蓄,鋰電池,高效火電結合,可以有效降低單獨設立儲能的成本。在該地區的光伏價格就是:0.35+0.05+0.1=0.5元/度。
如果山東,江蘇,浙江等東部地區的農光互補,漁光互補和分布式屋頂都開發出來,由于直接在用戶側,成本就是:0.35*日照時間系數,大體就將處于0.45元/度左右。
那么就意味著,隨著成本的逐步降低,光伏價格不會成為中國制造的負擔。從東到西,在增量替代轉變為存量替代的過程中,由于小火電的利用小時有5000小時左右。光伏通常只有1200-1500小時。也就是說,每替換一千瓦的火電需要增加四千瓦的光伏。意味著每替代1億千瓦火電,需要新增400GW的光伏。這個規模遠遠不是現在每年20GW可以類比的。
想必,各個光伏企業也正是看到未來的大機遇,才積極的投入到降低成本、搶占市場的競爭中來吧。能在這場馬拉松中獲勝的,僅僅在中國,就將迎來十倍于目前的市場。
同時,回頭看一下需求側。
2016年以來,第三產業和居民用電一直維持兩位數增長。受益人民幣貶值,第二產業用電已經連續數月恢復穩步增長。電動車,高鐵,地鐵等電能替代大規模出現。我認為維持3%左右的電力需求增長是可信的。那么也就意味著,存量的電力富余將會在五年后消失。雖然仍有最后一批火電在建,但也有老舊小的淘汰力度及一路一帶的國際產能協作等項目進度和影響來對沖。
煤炭價格,電網價格,儲能成本與碳成本,是毛,中國經濟走勢是皮。兩者是不斷動態平衡的關系,決定了未來的能源體系。
也許我們的預期有一些小的計算錯誤,也許我們的預期有一些時間節點的出入,更多的內容,需要冶金研究員和新能源研究員共同去深入完成。但是我們都將在未來的三至五年內,成為歷史的見證者。甚至成為數十年內歷史的創造者。
在給這篇調研筆記起名字的時候,我糾結了很久。
這是東方希望對傳統光伏行業的偷襲么?
這是光伏行業即將要面對的寒冬么?
這是光伏行業即將迎來的能源替代的收獲么?
這,也許僅僅是一個傳統電力研究者的思考。
這,也許是中國制造的最強音。
哦,對了,別忘記還有更加成熟的風電。:)
大楊
2016.10.03
信達電改萬里行——電力行業面臨著幾十年來最大的機遇與挑戰,為了更好的感受第一線的點點滴滴,我們聯系了最有代表意義的云南,四川共計6個水電公司,新疆兩個多晶硅廠的現場調研活動。未來的兩周時間里,暴雨,洪水,高原,嚴寒將會帶來怎樣的體驗?蓄水與棄水會帶給我們怎樣的心路歷程?中國式紅海競爭,會帶來什么樣的產業升級與革命?煙酒猿的的戰場也許在新財富,也許就在我們奔波的路上。
《破陣子,登天山》
遙望蜿蜒天路,曲折溝壑從生。
行路人三兩攜手,百步后離散間行,
征途再難逢。
靜待狡兔暫定,曇似含苞深更。
閑訪天涯半甲子,只求安然信步登。
悠然上云頂。
電改萬里行之新疆告一段落,由于工作繁忙,今天才弄好,在此抱歉。僅以此打油詩送給新疆的山山水水,送給那里辛勤工作的人們,送給飛機上偶遇的維族同行。希望有機會可以與你們共同去開發那一片天地。
作者 信達證券大楊 來源 有道云筆記
- [責任編輯:tianyawei]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