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第四屆中非經貿博覽會6月12日在長沙開幕,長沙國貿集團有限公司的業務總監傅豪很忙,公司負責兩組外使團接待。其中,塞拉利昂企業團一行5人在長的外事活動由他牽頭,同時,熟練掌握法語、英語的他還負責了接待加蓬代表團的工作。
“繁忙代表機遇,目前長沙國貿對非貿易蒸蒸日上。”傅豪介紹,預計到本月底,將實現對非貿易超16億元,全年預計實現300%增長,體量、增速在全省名列前茅。
長沙國貿成立于2022年10月,聚焦一般進出口貿易、承接自貿創新工作兩大主職,致力于發展為集團管控、分類運營、產品多元的綜合類外貿服務企業。成立以來,長沙國貿已累計實現進出口額超140億元,對非貿易額超30億元,以進口為主。在對非貿易上,進口產品主要為加納錳礦、南非鉻礦、尼日利亞鉛鋅礦等金屬礦產。
錳是鋼鐵、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的基本原料。湖南是“有色金屬之鄉”,也是全國重要的錳資源基地,擁有完整的錳勘探、開采、加工、利用產業體系。湘潭市鶴嶺鎮曾被譽為“中國錳都”,隨著資源枯竭、礦停人散,曾經的繁榮不再。
非洲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巨大的人口紅利,實現現代化是中國和非洲國家的共同追求。隨著中非經貿博覽會常態化在湖南舉辦,乘著政策東風,長沙國貿在非洲的錳礦業務也迎來蓬勃發展,成熟的技術、人才成為最大的助力。
“企業對非貿易的增長離不開省市政府部門及長沙市商務局的支持,特別是在幫助我們降本增效、供需對接、開拓市場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傅豪坦言。
今年2月,長沙國貿與湖南錳聯達成深度合作,跟國內排名前列的8家電解錳生產企業就非洲錳礦進口簽署合約。預計全年簽約額度約500萬噸,年度錳礦進口量可占全國的約1/6。
本屆博覽會期間,將舉辦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對非合作創新成果發布暨投資貿易對接活動。現場,長沙國貿有兩大項目簽約:長沙片區工程機械再制造產品非洲區域性海外倉項目、長沙片區津巴布韋鉻礦礦山開采及運輸設備項目。來源:長沙商務公眾號
- [責任編輯:tianyawei]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