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在經濟體制改革方面有一系列重大的突破。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認為,金融體制改革方面一個最重大的突破就是提出允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商業銀行。
“這個突破的意義不一樣。”鄭新立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商業銀行可以改變目前金融改革嚴重滯后的局面,改變目前金融行業的資金利潤率遠遠高于社會資金利潤率的局面。通過民營銀行的競爭,可以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為民營經濟開啟一個新的、巨大的發展空間。這項改革到位之后才能真正發揮出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作用。
鄭新立強調,所謂市場決定資源配置,主要還是資金的配置,資金配置到什么地方,要素就跟著流到什么地方。所以沒有資本市場的充分競爭,沒有民營經濟進入金融領域,就談不上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所以這一項改革的意義十分重大和深遠。
鄭新立說,金融體制改革還提出了在資本市場中要發展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要把審批制改成注冊制,這是一項重大的改革。最近國務院已經提出對三板的市場允許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在三板市場上來搞股權的轉讓,搞債券融資,這是一個非常利好的消息。
“第三個重要的改革是金融體制改革提出要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鄭新立預測,人民幣未來將逐步地成為國際貨幣,未來的國際貨幣體系計將形成美元、歐元和人民幣三足鼎立的國際貨幣體系。三種貨幣相互協調、相互制衡、互相競爭。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原有的紅利,比如勞動力紅利逐漸減弱。鄭新立認為,人民幣將帶來巨大紅利,“利用我們的外匯儲備,再加上人民幣作為海外投資貿易結算工具,去搞國際并購,到海外搞加工貿易、勞務承包、工程承包。”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