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國際市場原油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時,可相應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5月8日發布的《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中已公布的我國的調價準則,近日可能再次生效。
12日,布倫特、迪拜和辛塔三地原油期貨的22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率分別超過了4%的限制,多位接受采訪的業內人士表示,我國的新一輪調價再度逼近,8月內調價可能性極大。
招商證券研究員裘孝峰表示,本月底調價是注定的,“這基于兩點,一是三地原油的移動平均價格已經達到了政府規定的調價要求;其次,如果政府本月不調價,那么中石化的煉油又將會虧損。”
他解釋說,由于中石化80%的原油要從中東和其他海外地區運進來,所以有一個運輸周期;8月當月,中石化的成品油加工成本是7月的原油成本(達66美元/桶),并不低。而8月的成品油價又在低位運行。因此,如果不調價,中石化整月又將虧損。
國金證券研究員劉波分析,目前看來國際原油的價格可能不會大幅下降,“因為8月和9月仍然處于每年的成品油需求高峰,所以原油價格的穩定,將使得4%的數值會繼續保持住。這也將會是本月政府調價的保證之一”。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近期一些地方煉廠也紛紛提價。山東昌邑石化的一位內部人士就表示:“今天我們的93號汽油和0號柴油每噸價格都要比上周同期上升了100元左右。”
另一家山東地方煉廠的銷售員則透露銷量沒有太大變化,可價格在近日調高了,“現在柴油和汽油每噸價格分別比前一天上升了20元、30元。”
對成品油價格上漲的預期,也引發了新的討論。近日有媒體報道稱,油價機制過于透明、社會上容易猜出調價時間、貿易商容易囤積汽柴油造成供應緊張,發改委可能會于近期調整定價機制。但此后媒體引述發改委的話稱“未聽說”會調整該機制。
中石化有關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沒有正面回應調價猜測。但該人士強調,政府公布的定價機制是當初征求過中石化和中石油意見的,短期內不可能調整。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