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自2010年1月1日起全面啟動,標志著由中國和東盟10國開始步入零關稅時代。
原產地證書,既是作為進出口貿易中的重要單證,又是進口商減免進口關稅的唯一憑證。不過,它似乎并不受企業待見。以出口東盟(中國第三大出口市場)為例:今年前5月廣東(不含深圳)出口東盟累計總額為161.2億美元,其中,持有“中國—東盟自貿區原產地證書”的出口總額為17.17億美元,原產地證書利用率僅為10.65%。
像東盟這樣的自貿協定,目前我國已經簽署了10個,其優惠政策同樣沒有被企業充分挖掘,前5月廣東省(不含深圳)持原產地簽證的出口額只占出口總額的11.58%。同樣,“普惠制原產地證明書”受歡迎的程度也不高。
今年前5月廣東(不含深圳)累計出口金額為1167.7億美元,持有“普惠制原產地證明書”的出口總額為58.28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5%。有分析認為,被忽視的背后既有企業缺乏主動申請減免關稅的意識,也有企業籌碼利用能力不足原因。
中國-東盟中心秘書長馬明強則建言,出口企業要充分利用這些關稅優惠政策,減輕國際金融危機以及近年來日本、歐盟取消我國部分產品普惠制待遇對我國外貿出口造成的不利影響。不過,對于利潤很薄的出口企業來說,一般不可能對關稅優惠政策不感興趣,如果企業不愿去爭取優惠政策,可能另有原因,讓出口企業望而卻步。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